东南亚国家投资吸引力分析篇: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
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的投资吸引力位居前列。新加坡制度完善、对外开放度高、人才教育水平高;从投资吸引力看,越南、柬埔寨、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属于第二梯队。
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毗邻核心要塞马六甲海峡,国土面积719.1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00余公里。国家环境优美,具有花园城市之称。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华人居多,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拥有英语、马来语、中文和泰米尔语。新加坡宗教众多,国家施行宗教自由政策,提倡宗教文化的包容精神。新加坡是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是国际金融中心、亚洲航运中心。新加坡在国际舞台十分活跃,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英联邦以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之一。
经济吸引力
从经济发展角度,新加坡经济水平得分较高,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3万美金,经济增长速度中等,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其人口规模较小,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较小,体量较其它目标国家稍显逊色。
投资方面得分较高,主要源于其一流的外商投资环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居世界前列,2015年FDI高达650亿美元左右。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外商投资。
消费与需求方面评分良好。鉴于其贸易、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新加坡经济发展属于外贸驱动型。2016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318.3%,相对规模巨大,整体规模超万亿美元。此外国民人均收入较高,基尼系数适当,国民财富差距对经济无显著负面影响。因此新加坡消费支出水平较高,但受制于人口规模因素,其消费需求总规模有限。消费市场CPI水平较低且稳定,通胀水平处于健康状态。
劳动力保障及成本指标优异,整体看新加坡劳动力资源缺乏,2016年全国劳动人口不到三百万人。近年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劳动力就业充分,劳动力市场新增供给有限。得益于其先进完善的教育体系,新加坡劳动力教育水平较高。新加坡著名高校云集,科研实力世界排名前列,人才优势明显。因此新加坡更吸引高端产业的投资,而不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税赋指标评分较高,新加坡税收负担较轻,基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商业利润的总税收水平在23.8%。这一指标优于多数目标国家。
资金供给指标分数适中,新加坡货币供给良好,M2水平占比GDP的127.9%,其增速约在10%。国内存贷款利率差在5.2%,水平适中。货币市场较为稳定。
风险指标
整体而言,新加坡投资风险较低。
金融风险指标质量良好,风险低。新加坡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为1.22%,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占GDP的135%,外汇储备总额约为2800亿美元。
政治风险较低。从政治稳定和社会法制环境角度而言,评分非常高。这得益于新加坡完善的法制建设与成熟先进的政治管理制度。
政府主权风险方面指标质量高,风险很低。根据穆迪的测评,新加坡主权信用评级Aaa。但政府债务规模较高,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10%,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营商环境指标分数高,营商环境优异。基于外商进入当地市场难易度、合约履行困难度、企业成立成本和政府效率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新加坡在各维度均表现出优异的水准,政府对国外绿地投资、并购投资等活动大力支持,相关流程与法规健全。综合来看新加坡是全球外商投资经营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外汇风险较小,本土货币新加坡元SGD$与美元汇率较为稳定,此外,新加坡外汇兑换自由度非常高,根据Chinn-Ito金融开放度指标显示,新家坡开放度高达2.4,居目标国家首位。新加坡作为成熟的世界金融中心,其金融制度与管理在国际市场上仍可作为标杆模范。
重点行业
在“一带一路”重点行业中,新加坡信息技术以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好。
新加信息技术行业较为发达,国民互联网通讯普及率高,信息化程度高。国民上网率达到71%,安全网络服务器平均每万人设置6个,全面信息技术普及度高。行业发展基础较好。
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便利。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国内以地铁为主,设65站,全长109.4公里。另建有轻轨铁路,全长28.8公里,设31站,与地铁相连。公路总长约32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3公里,一级公路613公里;水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有2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2015年港口处理货运总量5.75亿吨,集装箱总吞吐量3092万箱;空运方面已开通至60个国家188个城市的航线,各国81家航空公司平均每周提供约4400班次的定期飞行服务。2015年航班起降34.1万架次,客运量5483万人次,货运量221.63万吨。
【世通海外点评】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人口规模有限,因此建议避开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投资。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或交通运输等具备独特优势的产业。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菲律宾国土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其中吕宋岛、棉兰佬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菲律宾总人口共计1亿98万(2015年8月),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其他还包括他加禄人、伊洛人及国际移民等。菲律宾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经济吸引力
经济规模方面,菲律宾经济水平总体较为发达。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80美元。近年来菲律宾政局趋于稳定,政府进行增收节支,加大了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内需和出口,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近五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
投资指标方面,2015年FDI约为8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约为749亿美元。
消费与需求方面,菲律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依赖较大,2016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64.9%。菲律宾总人口约为1.03亿,是世界第12大人口大国。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增长率近1.9%,是亚洲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未来消费需求的增长非常可观。菲律宾居民消费意愿强烈,私人消费占GDP的70%。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菲律宾人口分布很不平衡,马尼拉等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是拉动内需的主要力量。菲律宾消费市场CPI水平较高,通胀水平较不稳定,未来仍有不确定因素。
劳动力保障及成本指标方面。菲律宾拥有数量众多、廉价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80%的国民能熟练使用英语,识字率达到94.6%,在亚洲地区名列前茅。2016年菲律宾全国劳动人口近4,000万人,失业率水平较高,劳动力市场供给丰富,人才优势明显,既能满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吸引高端产业的投资。
税赋指标评分方面,基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商业利润的总税收水平在44.5%,有一定的税收负担。但对于出口产业来说,在菲律宾投资仍有极大的优势:美国与欧盟对菲律宾出口产品分别给予相应优惠关税待遇。特别是自2015年起,欧盟给予菲律宾普惠制(GSP+)待遇,使菲律宾6,000多种产品可以零关税出口欧盟。
资金供给指标方面,菲律宾M2水平占GDP的59.6%,其增速约在5.3%。国内存贷款利率差在3.28%,对外资较为友好。
风险指标
金融风险指标质量适中,菲律宾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为1.72%,外债GDP占比为25.36%,外汇储备总额约为815亿美元。
政治风险指标方面,菲律宾政治稳定度评分较低,法制环境评分居中。
政府主权风险方面,根据穆迪的测评,菲律宾主权信用评级Baa2,展望为稳定。公共债务GDP占比较低,财政收支盈余为-2.7。
营商环境指标方面。菲律宾对外资经营公共事业、自然资源开发及拥有土地方面规定了限制条款,对外资经营其他行业也有股权比例的限制。并且,由于菲律宾税种多,税率高,电价高昂及原材料垄断现象,外资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同时菲律宾政府行政效率不高,办事手续繁琐,办理企业开业登记平均需要80天。综合来看菲律宾的营商环境对外资不够友好。
外汇风险指标质量偏高,本土货币与美元汇率较为稳定,外汇兑换自由度适中,根据Chinn-Ito金融开放度指标显示,菲律宾开放度为0.45。
重点行业
从能源、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制造业以及农业五个行业综合来看,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是菲律宾吸引程度较高的重点行业。
菲律宾贸易大臣RamonLopez在2016年底表示,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推动菲律宾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引擎,并有望取代劳务输出,成为该国主要的收入来源。菲律宾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比服务业的要快,在2013年至2016年间,制造业第三季度的平均增长率为7.3%。制成品主要是电子、食品等轻工产品,占制造业产出的比重近60%。
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正在成为菲律宾的首要收入来源,快速增长的信息技术产业可能归功于国内众多城镇中心出现的几百个新公司。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的驱动力为商务流程外包、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通信和教育机构等。
农业包括林业和渔业在菲律宾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国70%的人口在农村,2/3的农村人口靠农业维持生计,一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菲律宾2016年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主要出口产品为椰子油、香蕉、鱼虾、糖及糖制品、未加工烟草等。
整体而言,菲律宾对中国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企业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目标国。以杜特尔特总统成功访华为标志,中菲关系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在农业、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等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近年来,世界三大投资评级机构陆续将菲律宾主权信用评级提升为投资等级,纷纷看好菲律宾的经济和市场前景。菲律宾投资环境的积极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内需市场前景广阔、资源能源丰富以及所享受欧美关税优惠。但也应注意到,菲律宾投资环境也有一些消极因素,主要是较为严格的外资监管投资政策、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国内税负及电价高昂以及基础建设落后。因此,在菲律宾投资需重点了解菲律宾国情及其针对外资的法律政策。建议计划前往菲律宾投资合作的中资企业加强与当地律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了解具体投资鼓励政策和限制条款,做好进入市场后的各种预案,防范风险。另外,菲律宾岛屿众多,各地存在一定文化差异。在菲律宾开展投资前,建议通过咨询机构进行认真细致的实地调查,尤其是要尊重当地宗教和风俗习惯。最后,建议中资企业有效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除必要人员外,尽量雇佣当地员工。中国籍员工来菲律宾后应第一时间办理临时工作许可(SWP),并启动工作签证申请程序。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马来西亚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马来人约占61.5%,华人约占21.0%,印度人约占6.3%,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马来西亚是WTO的创始成员国,东盟的创始国之一,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
经济吸引力
宏观经济方面,马来西亚评价较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马来西亚经济近几十年来增长迅速,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已于20世纪70年代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6年马来西亚GDP为2,96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4.2%,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增长前景较好。
投资方面评分不高,但具有较大潜力。位于东南亚核心地带的马来西亚可成为进入东盟市场和前往中东澳新的桥梁,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可以说充满了投资机遇。
消费与需求方面评分中等,收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带动投资与消费的发展,较高的人均GDP和经济增长水平为马来西亚创造了一个可观的国内市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马来西亚通货膨胀率为2.1%,符合市场预期。
劳动力保障及成本得分较高。近年来,马来西亚劳动力市场稳定,2016年劳动力人口约1,278万人,人力资源素质较高,且工资成本较低,非常具有劳动力优势。
税赋指标评分较高,马来西亚税收负担合理,基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商业利润的总税收水平在34.1%左右。
资金供给指标分数较高,货币市场稳定,马来西亚M2水平占GDP比重的133.9%,其增速约14.6%,存贷款利差2%,有利于释放有效投资需求。
风险指标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的联邦国家,政治动荡风险低,民族关系融洽,三大种族和谐相处。截至2017年6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对马来西亚主权信用评级为A3,展望为稳定。马来西亚政府一直积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外商利益给予充分的法律保障,加之临近马六甲海峡、辐射东盟、印度、中东市场等独特的地缘优势,吸引和鼓励外国投资者对其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进行投资。但目前来看营商环境还有待提高,平均强制执行合同所需时间超过1600天,新企业设立成本约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82.3%,企业高层花费在处理政府监管相关事宜的时间占其工作时间的比例为9.8%。马来西亚货币为马币,政府实施管理下的浮动汇率制,外汇管制宽松,为外国投资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重点行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是马来西亚经济的支柱行业,GDP占比超过50%,吸收就业人数占马来西亚雇佣员工总数的60.3%。其中,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部门之一。马来西亚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棕榈油、橡胶、可可、木材和胡椒等,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及相关制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胶出口国。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十分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等矿产。制造业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主要产业部门包括电子、石油、机械、钢铁、化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商在制造业领域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产品、电子电器、基本金属、交通装备等行业。产业的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在马制造业获批的投资总额约为10.6亿美元。同时,马来西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能较好地为各类投资者服务,同时政府未来的基础设施规划也为外国投资基础建设提供了契机。中国交建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合同总额约550亿马币,是中国企业境外在建的最大工程,将是未来几年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最受关注的超级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最大的单体项目。
马来西亚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前景较好,人力资源素质较高且价格较低,是东南亚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可投资的领域较为丰富,主要包括石油化工行业、机械制造业,以及马政府鼓励的IT类、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产业。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