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守望相助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宣布全面建成以来,如何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关系成为后自贸区时期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与东盟关系。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对中国的认知发生变化、东盟自身的共同体建设尚未完成等诸多因素的约束下,依托双边自贸区平台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成为新形势下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务实选择
打造钻石十年已具备基础
1991年中国东盟实现官方互动后,双边合作、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时,双边贸易额为548亿美元,到2012年,中国东盟贸易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2%。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同时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正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对外贸易格局,在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依然低迷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的快速增长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经验说明,一方面,依托双边自贸区的经济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的黏合剂,为双方营造了合作双赢的认知氛围,保障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利益联系越来越把中国东盟双方人民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这要求自贸区建设超越贸易投资等利益共同体范畴的合作,服务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大方向。当前,东亚地区合作框架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样的高标准自贸区的压力下面临重构,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既有利于拓展中国东盟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在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设进程中构筑更加牢固的双边关系,也将成为构建亚洲未来区域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
深化合作共识营造有利气氛
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实际上就是要在地区国际关系、经济合作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为下一步中国东盟迈向经济共同体打基础,为东亚国家通过RCEP构建地区合作新框架作贡献,为地区生产网络的形成培育条件。但深化中国东盟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引发的国际力量格局变化使东盟产生一种“战略性疏远”的态度,即在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同时,在政治安全领域与中国保持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东盟自贸区水平的提升,尤其当一些被认为包含政治安全的经济领域需要纳入升级版自贸区的合作范围时会更明显。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通过深化共识领域的合作消弭分歧。
其次,地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是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打造升级版自贸区面临的制约因素。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各国对于自贸区建设的利益诉求和参与能力差别很大,客观上制约着自贸区的升级潜力。因此,应把消除贫富差距问题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前提。
再次,南中国海领土争端虽然是中国与东盟少数成员的双边矛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国东盟双方都要努力通过突出海上合作的共同利益来淡化冲突,强调合作立场,营造有利于深化双边经济合作的气氛。这样才能在互利共赢的大旗下打造双边关系的“钻石十年”。
自贸区升级要超越传统概念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下进行的双边经济合作。过去10多年中,自贸区建设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领域的制度化安排。随着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TPP所代表的下一代贸易规则的兴起,中国东盟需要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提升双边关系与合作水平。
第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已超越了最初以减税为主的阶段,下一步的重点将是逐步扩展服务贸易领域,促进地区内部的投资合作。这些合作将涉及地区生产网络的构建、人员和物资在地区内部更频繁的流动。当前备受关注的互联互通问题必然成为下一步自贸区建设中的重点议题。目前中国东盟双边直接投资的年度流量和存量都在快速增加,而且已经从东盟对华投资一边倒的模式转向相对均衡的状态。引导投资进入互联互通建设领域既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将对双边合作产生很好的溢出效应。
第二,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加深,降税作为促进国际贸易的政策空间将逐步丧失,对双边贸易的边际促进效率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TPP所倡导的关注“边界后”问题的新贸易规则必将成为未来自贸区建设关注重点。
中国和东盟国家应结合东亚国家的实际情况,将TPP所倡导的一些规则纳入双边自贸区建设中,一方面可以为这些国家适应未来的规则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在合作中探索建设亚洲的区域合作规则。
第三,2011年东盟提出了通过整合以东盟为中心的五个双边自贸区为基础建设RCEP的倡议,已经启动谈判的RCEP也希望建设一个比目前更高水平的地区性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应顺应RCEP建设的要求,继续拓展涵盖领域、提升建设标准。
总的来说,钻石十年已经被设定为中国东盟未来关系的发展方向,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升级版自贸区首先要面向地区生产网络建设,而地区生产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将为自贸区提供动力;其次要面向下一代贸易规则,提升中国东盟国家应对国际经济规则变化的能力,并尽可能结合地区特点培育东亚自贸区建设的新模式;第三要面向RCEP建设,按照RCEP谈判要求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从而支持RCEP建设。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