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论中国发展的新蓝图与中菲合作的新机遇

    中新社马尼拉12月8日电 当地时间12月8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当地英文报纸《马尼拉时报》《马尼拉公报》和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商报》上刊发题为《中国发展的新蓝图与中菲合作的新机遇》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2020年是世界格局深刻演变的一年,人类经历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超过百万人失去生命,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影响超出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国家面临第二波疫情威胁,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之路任重道远。

  新冠疫情对各国都是一场大考。今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努力,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中国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方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通过医疗物资出口、减缓债务、支持多边组织发挥作用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帮助,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已向150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亿只、防护服17.3亿件、检测试剂盒5.43亿人份,向世卫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积极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宣布中国新冠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展现了中国担当。

  当地时间12月8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当地英文报纸《马尼拉时报》、《马尼拉公报》上刊发题为《 New Blueprint for China’s Development 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Philippines Cooperation》的英文署名文章。图为《马尼拉时报(THE MANILA TIMES')》报纸网页截图。

  自菲律宾暴发疫情以来,中国政府已向菲方提供多轮抗疫援助,包括150台氧疗仪、130台呼吸机、25万余套检测试剂、180多万件个人防护装备等。中国地方政府、企业等也积极向菲提供抗疫援助,包括援建病毒检测实验室、捐赠近1000万件个人防护装备。此外,中国驻菲使领馆还通过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向受疫情影响的菲困难民众提供“友谊包”,惠及超过4万户家庭。

  2020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国将迎来一个历史关键节点:“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十四五”新篇待启,中华民族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值此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不久前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在中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不仅直接关系中国的未来,而且将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

  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擘画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发展宏伟蓝图,其的核心要义可以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中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编制和实施中长期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十四五”规划是在“十三五”规划成就基础上制定的。“十三五”期间,中国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万亿元。今年底,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发展目标。

  从2021年起,中国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建议》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集中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迈入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行列,而到2035年将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非西方的10亿级人口大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建议》提出,“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发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将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将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中国为此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扎实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为全体人民共享,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升级中国的产业结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但不是要走向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联通。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会动摇。未来,中国将深入参与国际循环,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今年是中菲建交45周年。45年来,两国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蓬勃发展。面对新冠疫情的共同挑战,两国政府与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构建了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了典范。面对疫情后经济社会“新常态”,中方欢迎菲方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利用市场、开放、创新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中国庞大的市场机遇。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到4亿多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预计未来10年中国还将进口超过22万亿美元外国商品。上周结束的第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来自181个国家的3800家外国企业签署了价值726.2亿美元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合同。这其中就包括40多家菲律宾公司,他们和中国进口商签署总额超过数亿美元的出口订单,涵盖热带水果、海产品、健康食品等。中国是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第一大出口地。两国企业界可进一步利用好进博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扩大双方经贸合作,携手促进两国经济复苏和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二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机遇。面对疫情后经济恢复,中菲携手共同规划未来发展,稳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建特建”规划对接项目,为疫情后两国经济复苏打造新的增长点。中菲政府间合作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为菲经济复苏做出巨大贡献。迄今两国已完成11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涉及禁毒、反恐、粮食安全、广电服务等领域。6个项目正在实施中,18个项目正在推进规划中,涉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防洪灌溉等民生项目。

  随着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和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69.1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10.4%。菲律宾作为中国的邻国,又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重要成员,完全可以成为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热土。近年来,已有许多中国企业在菲开展投资。中国电信参与的迪托电信公司投资额至少50亿美元。中国河北钢铁集团投资44亿美元在棉兰老岛卡加延德奥罗市建设一个大型钢铁企业和配套港口。另一家钢攀华集团计划投资35亿美元在棉兰老岛桑托斯将军城建设的综合钢厂项目也即将开工。仅这两个项目就将为菲方提供数万名就业岗位。中菲务实合作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不仅为菲创造了大量就业,也有力地促进了菲经济复苏,将助力菲早日迈入中上收入经济体行列。

  三是优势互补的创新机遇。此次新冠疫情催生包括5G网络应用、远程网络教育、人工智能、数字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带动了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习近平主席强调,“各国要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潜力”。中菲在上述领域互有优势,可以积极推动合作。中国是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导者,数字经济占比已超过GDP的38%,孕育了全世界1/3的“独角兽”公司。随着数字全球化进程逐步展开,中国正在通过并购、投资、新商业模式输出及技术合作等方式,成长为引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菲律宾年轻人口众多,社交媒体渗透率较高,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数字经济领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事实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等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近几年已开始在菲市场布局。中国的无忧英语线上教育公司充分菲律宾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雇佣了2万多名菲律宾英语老师在线教授中国中小学生英语,未来还将再招收3万名菲英语老师。

  中国已绘就了未来15至30年发展蓝图,菲律宾也提出了“2040年愿景”。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古诗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菲律宾谚语说:“抓住今天,才能不丢失明天。”中方愿同菲方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巩固和发展好两国关系,携手开创两国和亚洲更加美好的明天!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