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中医药产业合作(贵阳)对接会召开
3月25日,中国—东盟中医药产业合作(贵阳)对接会召开。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当前双方应以防控疫情为契机,以守护健康为使命,携手推动中医药业合作发展。
会上,许宁宁在致辞中谈到,双方中医药及其相关产业经贸互补性强。近些年来,传统医药已成为双方卫生合作的重点领域。在近一年来的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积极发挥传统医药的独特优势,生产的药品如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复方阿胶浆等,赠送或销往了东盟有关国家。
许宁宁建议,应积极落实双方领导人和政府已达成的共识,包括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共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中明确要求:“根据各国优先领域和国内规定,重点在保护、发展传统医学和补充疗法以及将其纳入医疗保健系统方面开展合作”。结合今年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这一主题,双方可将中医药业合作作为可持续发展项目来推进。双方共同发挥传统医药优势,在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中、在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体现其价值。贵州有资源、中国有市场,建议东盟企业抓住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和实施“双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贵州投资合作兴业。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冉莉在致辞中表示,贵州作为中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中药资源品种4800余种,其中47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独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转化优势。贵州望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为贵州与RCEP各国交流合作的样板与典范。就推动贵州与东盟中医药产业的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积极开展磋商和多边合作,就中医药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准入等方面达成共识,解决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法律壁垒问题。二是开展中医药产业国际贸易合作。中药出口RCEP区域国家极具优势,要抓住机遇,使中医药商品化,打造中医药明星产品,推动中医药产业在“一带一路”地区的贸易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合作办学。可以从建立区域中医药联盟、传统医药交流平台开始,再到支持RCEP区域国家中医药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建立。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学术行业标准来影响和主导传统医药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方向,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中国商务亚洲司前司长吕克俭谈到,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热度不减,双方贸易、投资逆势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在合作抗疫中相互支持、共克时艰。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中医药有助于防控疫情。当前,加强双方中医药行业及其企业合作,是共同的需要,是现实的选择,会议主办方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贵州省商务厅为此作出了贡献。
吕克俭表示,贵州省中药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正在积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打造贵州民族医药品牌,正在积极发展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近20年来在推动双方行业对接、产业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2016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由中方与东盟国家医药协会领导人以及知名企业家组成。相信该委员会在贵州与东盟合作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泰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公使齐雅文表示,近年来,中泰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2020年由Covid-19疫情引发的困难时期,中泰双边贸易额达到987.8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7.67%。《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预计最迟将于今年年底生效,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新发展。近些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认可。中国是传统医药的领先国家之一,而泰国的传统医药医疗也得到广泛认可。中泰两国在中医药领域不断增进合作,前景看好。
贵阳市商务局局长刘俐莎表示,今年1月,贵阳市政府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共同举办了“RCEP开放机遇贵阳研讨会”,此次对接推介活动是“RCEP开放机遇贵阳研讨会”的延伸。贵阳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中医药产业特色突出,对外开放势头强劲,与东盟合作区位优势明显。
刘俐莎谈到,贵阳是贵州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中草药和成药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中草药1993种,国药准字号药品1082个,其中专利产品671个,全国独家产品116个,其中民族药(苗药)品种99个,占全省154个民族药的64%,涉及27种剂型。全市拥有益佰、健兴、同济堂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涌现出“同济堂”中药老字号和“益佰”“德昌祥”“远程”等一批全国驰名商标,聚集了一批如益佰制药、新天药业等本土A股上市企业,威门药业、千叶药包等新三板挂牌企业。同时,国药集团、修正药业、亚宝药业、康恩贝集团、科伦药业、博雅生物等大型药企纷纷到贵阳投资。现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其中8家为省级技术创新企业。医药行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均在贵阳。健康医药产业是贵阳市重点发展的“6大新产业”之一。贵阳市愿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就中医药产业与RCEP成员国深化交流、推动合作、共赢发展。
贵州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贵州益佰制药董事长窦啟玲谈到,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先后发布了《加快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贵州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目前,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50万亩,医药产业产值达1019亿元,苗药销售已经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目前有15家医药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500强,其中益佰、百灵、景峰制药进入医药工业和中药企业100强。贵州省医药行业协会将与东盟各国医药产业加强合作。
贵阳市南明区卫健局局长吴志清谈到,南明区率先创建了全省首个中医药综合服务示范区,是全省中医药要素资源的集聚区、全省中药材交易中心,打造了省中药材(大健康)电商平台、溯源平台和贵阳药物植物园。建议:一是推进“黔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与东盟市场的互联互通;二是共建中国-东盟中医药研究联合实验室,开展食药同源等关键技术研究;三是加强与东盟中医药及民族医药诊疗服务交流合作。
文莱工商会前会长卡玛鲁汀谈到,文莱早在14世纪就开始使用传统医药,并已成为该国民族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现在,尽管文莱实施免费医疗保健制度,但传统药物的使用率仍然很高,传统药物可以在专门商店和超市买到。文莱人受益于政府建立的现代医疗体系,然而利用传统医疗作为补充医疗,其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部于2008年已将传统医疗纳入主流医疗服务。生产、进口和销售传统药品和保健补充剂不需要文莱药品管制局颁发许可证或上市前授权,公司(即进口商、制造商和经销商)有责任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马来西亚中医总会秘书长郭伟介绍道,马来西亚的传统与辅助医药拥有优势,传统与辅助医药使用率高。2008年马来西亚推出了第一版《传统医药和保健产品GMP指南》。在马来西亚不必注册的传统药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无毒的、未经加工的自然药品,如中药饮片;二是仅经简单加工的自然药品,如晒干、破碎、研粉或打碎的传统药;三是作为传统食品或食物佐料的传统药,其食品标签不能宣传治疗功效。四是作为化妆品,用以外洗或外敷的传统药品制剂。
泰国药品制造商协会执行董事楚荣谈到,泰国是东盟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医药在泰国的接受度高,泰国希望与中国贵州省开展中医药合作。泰国政府特别希望能把泰国建成亚洲医药中心,吸引外国的病患前往医疗旅游。政府为了推动生物疗法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出有关医药政策,以让医药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欣阳做了题为“中医药在东盟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专题发言,菲律宾中药业联合会会长许克宜介绍了中医药在菲律宾防控疫情中的作用,贵阳市南明区欧美医药产业园区做了园区合作项目推介,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做了企业产品推介,贵州汉方药业、威门药业、恒和制药、科辉制药、一品药业等贵州省知名药业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对接会。双方代表进行了积极互动。贵阳市贸促会与马来西亚医药协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秘书长刘欣在主持会议时表示,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菲律宾、泰国、文莱等东盟国家工商会、医药商协会领导人踊跃参加此次会议,各方积极交流,商议合作,预示着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正焕发着生机活力。
此次会议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贵州省商务厅共同主办,贵阳市商务局、贵阳市工信局、南明区人民政府承办,是贵州跨境经贸撮合会专题活动之一。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邀请了东盟有关国家驻华使馆代表、中医药行业专家、东盟行业协会代表及企业家40余人通过视频方式参会,与中方代表对接交流。
贵州省与会代表认为,会议聚焦中医药产业,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市场,多角度开展交流研讨,有利于促进贵州省、贵阳市中医药企业更多了解东盟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和政策,找准与东盟国家在中医药产业的合作机遇,促进双边开展国际交流,进一步融入RCEP国际区域合作。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