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而立”之后更稳健

在位于深圳兆驰创新产业园的兆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装配着一批发往马来西亚的智能显示器,一辆辆大货车排队等待装运产品。这家从事智能显示全产业链制造和全流程服务的大型制造企业已深耕东盟市场多年。受惠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政策,今年前10个月,兆驰公司累计对马来西亚出口货值超50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超220%。

兆驰公司的忙碌正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提速升级的缩影。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的30年间,随着一系列合作框架落地,双边经贸往来不断走向纵深。即便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双边贸易依然强劲,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日前,中国与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是让而立之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再上层楼。

自贸区政策红利释放惠企

2010年全面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也是发展中国家间的最大自贸区,并于2015年率先达成自贸区升级协议,对原有协议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涵盖11个国家、惠及19亿人口,其建设和实施为区域内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和便利。

深圳凭借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毗邻港澳台的独特优势,长期以来是东盟货物进入中国大陆的主要口岸之一。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使东南亚产的榴莲、山竹、芒果等热带水果经深圳口岸走进了中国百姓家,也让中国产苹果、梨、桃子等温带水果在东盟各国超市全面铺开,极大丰富了双方人民的餐桌和生活。小小的水果体现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给老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今年前10个月,深圳关区享惠进口水果、水产品、矿物燃料等东盟原产货物379.55亿元,税款减让46.9亿元。深圳市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4162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0%。其中,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增长16.9%、9.4%和3.3%,三者合计贸易份额超七成。

为了给东盟进出口货物创建良好的贸易环境,深圳海关通过全国通关一体化、通关作业无纸化、多元化税收担保、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和自助打印等改革及通关便利化措施,极大提高了东盟进出口货物的签证效率和通关效率,并设立专职部门负责自贸区货物政策咨询解答及后续核查等业务工作。

监管创新深耕东盟“朋友圈”

近年来,一线“两步申报”、二线“分送集报”、区内“全球中心仓”等海关监管模式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了东盟市场进出口货物可以优先入区分拨理货及保税存储,再结合订单需求分送出区,通关效率有效提高4~6小时,运输成本节约15%以上。同时,针对半导体需防静电真空包装运输的情况,海关部门开辟了“通关绿色通道”,灵活实施非侵入式查验或目的地查验,保障高价值的电子零部件等快速通关。

“‘智能审核’和‘自助打印’通关模式让公司足不出户可以办理原产地证书,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深圳市永捷达进出口有限公司报关员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前10个月,永捷达公司办理了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6856份,同比增长41.3%。

原产地证书一直是企业“掘金”东盟市场的优质途径之一。为优化原产地签证服务,今年以来深圳海关全面推行智能审核,对十七类原产地证书进行7×24全天候机审,70%的证书实现“秒签”;大力推广自助打印,对无法自助打印的证书推出“邮寄办”,实现企业领取证书零跑腿;同时强化全过程“专家服务”,组建业务专家通过窗口现场和咨询电话对新申领证书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企业正确申请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

据统计,2021年1-10月,深圳海关已为出口企业签发东盟原产地证书约14.06万份,同比增长28.3%,涉及货值365.25亿元,主要产品为机电产品、家具、灯具、箱包等,帮助企业减免进口关税约18.26亿元。国际商报记者 刘昕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