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国-文莱“双30年” 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曼谷3月8日电 (孙广勇)繁忙的文莱湾上,船来船往。距离陆地约5公里的大摩拉岛上一派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座座挺拔的炼化装置直插云霄,粗大的银白色输油管道在阳光下闪烁耀眼光芒。这便是中文两国旗舰合作项目之一、中国在文莱最大投资项目——恒逸石化大摩拉岛综合炼化项目。2020年前三季度,恒逸产值占文莱国内生产总值的4.48%,进出口额占文莱贸易总额的50.57%,对文莱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更对发展油气下游产业作出重要贡献。

  “很高兴看到恒逸石化大摩拉岛综合炼化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安全平稳运营。在文莱的中资企业对当地防控新冠疫情作出贡献,希望企业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和本地化发展,积极推动文莱经济多元化和文中两国经贸发展。”2020年12月14日,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在会见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时表示。

  恒逸文莱石化只是中文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稳步推进恒逸石化、“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重大项目合作,扩大了互利共赢和利益交融,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面对疫情,两国携手应对,都取得抗疫重大成果,都成为疫情形势下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2020年双边贸易额19.1亿美元,同比增长72.5%,中国自文莱进口同比增长217.1%,增幅均位居东盟国家首位。在双向投资方面,中国对文莱投资同比增长182.8%,增幅位居东盟国家首位;吸收文莱投资同比增长37.8%,增幅位居东盟国家第二位。

  距离大摩拉岛不远处,狭长如一根筷子的皮隆礁坐落在文莱湾上。海面上,一口口巨大的养殖网箱整齐排列,黄色的栏杆露出水面,蓝色的渔网则深入海底,网箱内密密麻麻的鱼群欢快地游动着。这是海世通渔业(文莱)有限公司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作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的第一个落地项目,该项目使文莱首次实现鱼苗供给本地化,实现了出口养殖海水鱼,改变了文莱海水鱼养殖鱼苗依靠进口的历史。

  在文莱政府为促进经济多元化推出的“2035宏愿”中,渔业是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被称为文莱的“菜篮子”工程。文莱初级资源与旅游部部长哈吉•阿里表示,中企与文莱在海产养殖等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为文莱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距离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29公里的摩拉港口,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缓缓驶入港口,船只停稳后,码头上巨大的岸桥开始工作,把集装箱吊装到码头上,然后由正面吊和堆高机堆放到堆场不同区域。摩拉港是中文合资企业运营的文莱规模最大集装箱码头,推动了文莱至周边国家航线,持续提升港口货运处理能力。摩拉港不仅提升了中国-文莱海上互联互通,进一步推进“广西—文莱经济走廊”项目建设,并推动走廊与中国—东增区合作和“陆海新通道”对接,增强了文莱在次区域合作中的枢纽地位。

  文莱国土面积不大,但油气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文莱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原油、天然气出口,其GDP的56%、出口贸易额的85%和财政收入的81%来自油气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困扰着文莱。2008年,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文莱政府提出了文莱中长期发展规划文莱“2035宏愿”。

  2021年是中文建交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文莱还是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站在“双30”周年重要节点上,两国一致同意提升中文互利合作水平,实施中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文方“2035宏愿”战略对接,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两国将积极围绕抗疫、发展两大主题,从双边、多边两个层面规划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推动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把中文和中国—东盟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为两国和地区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中方愿同文方继续开展包括疫苗在内的抗疫合作,同意建立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探讨建立货物往来的‘绿色通道’,助力彼此经济社会发展。双方要加快推进恒逸石化、‘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和农渔业合作,开拓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增长点,为文方实现经济多元化作出新的贡献。”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今年1月访问文莱期间表示。文莱苏丹哈桑纳尔表示,中国是文莱的传统友好邻邦和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愿以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为契机,对接文方“2035宏愿”和中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加强农业、渔业等领域合作,推进恒逸石化、“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十而立,中文关系迎来更加广阔发展前景。‘双30’周年加上文莱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为中文两国全面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双方发布了建交30周年徽标,徽标以帆船为形,预示着两国关系穿越新冠疫情阴霾,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驻文莱大使于红表示。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