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交流为中国-东盟搭起“连心桥”
中新网9月27日电 缅甸《金凤凰报》近日刊发了题为《教育交流为中国-东盟搭起“连心桥”》的文章称,教育合作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它不仅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互鉴,同时也是加强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过程。
文章摘编如下:
9月24日,中国-东盟教育周在中国贵州省拉开帷幕。2021年教育周的内容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青少年交流等领域。
文章称,教育合作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它不仅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互鉴,同时也是加强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过程。教育交流容易消除隔阂、缩窄误读,搭起“连心桥”,正如中国与东盟学生集体合唱《云开花开你在我在》的场景。
文章表示,回顾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30年,整体上双方在经贸投资、人员流动等领域都保持了“向前走、往前看”。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人文交流的中流砥柱,是促进民心相通非常有效的方式,有助于夯实中国-东盟共同体的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东盟与中国成为好伙伴、好邻居,教育交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文章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供给靠教育。当前,东盟与中国在教育领域存在较强互补性。一方面,随着东盟与中国在经贸投资领域互动日益频繁,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以来,东盟急缺熟悉中国语言的评估、建筑、规划、法律、财务等专业人才。新冠疫情下,数字技术在防疫抗疫、恢复生产中的表现,又让东盟各国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兴趣颇浓。教育周搭台,有望推动东盟与中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进而缓解东盟的“人才荒”。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上受西方影响等原因,新加坡等一些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也形成了自身优势。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文章认为,伴随东盟-中国关系蒸蒸日上,双方在教育交流合作上也迎来更广阔天地。疫情背景下,原本的教育交流模式难免受到影响或冲击,“中国-东盟多彩学院”云平台等创新应用,又正为双方教育交流打开新的可能。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