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谈小国生存之道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系列讲座第十二期举行

  6月15日上午,新加坡驻中国大使罗家良一行来访北京大学。作为北大经济学院“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系列讲座的演讲嘉宾,罗家良大使在经济学院东旭学术报告厅发表了题为“小国生存之道”的主题演讲。

  演讲开始前,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会见了罗家良大使,代表北京大学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院长助理秦雪征教授等陪同会见。

  田刚会见罗家良一行

  孙祁祥代表学院致辞,她首先欢迎罗家良一行来访,指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邓小平访问新加坡40周年。40年来,中国与新加坡一直是友好邻邦,两国在经济、科技、环境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密切。尤其是近年来两国在教育合作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推动双方深入合作的重要动力。不久前,北大经济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签订双硕士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协议,必将进一步加深两国友好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当前的国际形势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也面临着区域冲突、贫穷、失业、收入不平等、国际经济不稳定等诸多因素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各国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建设更加独立、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中国和新加坡曾经在国际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中互相帮助、携手同行,两国的合作成为推动亚太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开创了两国合作的新纪元,两国需要把握这一历史性合作机遇,进一步谋求共同发展。

  罗家良发表主题演讲,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变迁,指出由于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多种族国家,“生存”一直是新加坡发展的核心追求和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随后,罗家良回顾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三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和其中体现的新加坡在外交事务中所坚持的原则。罗家良强调,尽管与三国的关系起起落落,但是新加坡始终坚持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即坚决保护国家安全,建立国家政府公信力,遵守国际法和相关国际准则,这也使得新加坡如今与各国都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最后,罗家良深入探讨了“中新关系”的发展与展望。罗家良指出,新加坡人口中有75%的华裔,两国历史渊源深厚。在李光耀先生1976年访华和邓小平先生1978年访问新加坡后,两国合作突飞猛进。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互联互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都体现了两国在科技、环境、经济等领域不断加深的合作。新加坡始终支持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也是第一个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立的发达经济体,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的深入推进,两国不仅在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联系紧密,还在干部培训、政府治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新的合作。罗家良同时指出,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需要考虑各种族和各邻国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国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沟通互信,求同存异,实现互信互惠的深入合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新关系”具有示范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必将成为大国与小国互惠互利的一段佳话。

  演讲结束后,师生们就“特金会”、人口生育率管控、反腐败与政府治理、大国与小国的生存之道等热点问题进行提问,罗家良均耐心予以解答。他还强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基于平等原则,为自己国家和人民谋求发展和福利。新加坡始终不与任何国家为敌,不选边站队,不在世界大国的斗争中违背原则。新家坡始终是中国坚定和可靠的合作伙伴,也将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孙祁祥向罗家良颁发2018年“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系列讲座演讲嘉宾荣誉证书。

  延伸阅读

  新加坡驻中国大使罗家良先生简介

  罗家良大使于2012年3月12日抵京出任新加坡驻华特命全权大使。

  罗家良曾荣获新加坡政府奖学金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1995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一等荣誉)。2003年,罗家良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攻读斯隆硕士课程,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罗家良于1995年加入新加坡公共体系的行政服务。1997-2000年,就任新加坡马来西亚最高专员公署一等秘书,随后晋升为参赞(政务)。2000年,出任新加坡驻美国大使馆副馆长。2004年,被任命为总理吴作栋(后改任国务资政)的新闻秘书。2005年,兼任外交部中东司司长。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罗家良就任新加坡驻台北商务办事处代表。2011年4月担任新加坡外交部副常任秘书。2015年,罗家良获新加坡总统陈庆炎颁授公共服务(金)勋章。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