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第五届中国-东盟茶文化论坛举行品茗论道共谋茶产业发展

   7月27日,第五届中国-东盟茶文化论坛在贵州大学举行。来自老挝、韩国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硏机构及省内外知名茶企等70多家单位参加论坛。

  论坛上,老挝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SomchithSouksavath、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斯里兰卡卢哈大学农学院院长K.L.WasanthaKumaras等13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交流与茶产业发展”作报告,对茶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和未来等进行介绍和探讨,还就贵州茶产业如何发展建言献策。

  贵州省农委、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对贵州茶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说,贵州独特的高原地形和气候,适宜发展高品质茶叶,截至2017年底,贵州茶园面积717万亩。近十年来,贵州茶园面积快速增长,贵州茶叶冲泡水漫出物含量平均值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氨基酸含量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老挝社会科学院研究员SomchithSouksavath就老挝茶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演讲,同时就老挝茶与中国茶的渊源以及目前老挝茶近年来发展现状进行了讲解。

  “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蓬勃,如今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及产业规模都进一步提高。茶产业从基本农产品到深加工营销,必须形成一个闭环,产销要做到平衡。”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表示,伴随着手工作业转向现在的机械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贵茶要走出贵州,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辐射,需要培育有营销能力、懂茶的专业人才,贵州可以利用“一带一路”资源优势,加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把贵茶品牌传播出去,促进中国、贵州茶产业更好发展。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介绍,近年来,贵州大学多次举办以茶文化和茶产业为主题的大型论坛活动,吸引了很多人认识了解中国茶文化。未来,贵州大学将继续提高对茶叶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从而挖掘古老黔茶文化,使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此外,来自韩国国立木浦大学的学生们还进行了茶艺表演。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