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东盟大使黄溪连在与印尼智库媒体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尊敬的智库和媒体朋友,
欢迎来到我的官邸。这是我就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以来,第一次邀请这么多朋友来我官邸做客交流。大家都是国际问题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朋友,我本人“初来乍到”,希望利用今天的机会结识各位,建立联系与友谊,共迎新春佳节!
几天前,我在《雅加达邮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分别发表了题为《中国和东盟携手迈入新时代》的文章。来自《雅邮》的朋友就坐在这里,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协助!我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是,随着中国与东盟各自进入发展新阶段,双方关系加速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中国和东盟正携手迈入新时代,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广合作空间。今天,我想重点围绕这个论断进一步谈谈我的看法,并听取各位的真知灼见。
一、中国的新时代是什么?
在中国,新时代是一个热词。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并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中国发展赋予新的历史定位。那么,中国的新时代到底有什么内涵?
首先,这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新时代,中国将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更加全面和均衡发展。新时代的目标,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第二,这是中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民进入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到2016年底已减至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5%,预计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之后中国社会将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的时代,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这是中国发展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1位上升至第2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持续发挥着“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重大倡议,为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创造了新机遇。
第四,这是中国人民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21世纪以来,中国人均GDP、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人类发展指标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在迅速缩小。走进新时代,我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亚洲的整体崛起相伴而生,相互促进。
二、中国的新时代对东盟意味着什么?
一是更大的市场。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将为东盟国家参与中国大市场提供广阔机遇。中国与东盟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中国从东盟进口更是增长20.1%,成为国际贸易版图一大亮点。未来十五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都将为东盟国家吸纳中国投资、开辟中国市场提供新机遇,搭建新平台。
二是更多的机遇。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这将与东盟国家形成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助力东盟国家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共同打造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地区产业链。东盟国家企业家将会在中国找到更多的投资与合作机会。
三是更多的游客。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频次将大幅提升,预计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客源国,赴东盟国家游客人数超过2000万,仅泰国就接待了近1000万中国游客,印尼也接待了超过200万中国游客。东盟国家作为中国游客热门旅游目的地,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
四是更大的支持。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浪潮不时涌动的当下,中国将与东盟国家一道推动自贸区升级成果尽早落地,惠及双方企业和人民,共同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进程,共同维护本地区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势头。中国真心诚意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这种支持只会有增无减,更加有力。
五是更深的合作。中国在新时代将坚定不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命运共同体首先始于周边,始于东盟。在新时代,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东盟方分享发展经验,加强互鉴互助,深化互利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前景。
三、新时代的中国—东盟关系具体内涵是什么?
一是加强战略互信,维护共同安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全球性挑战和地区性难题,任何一国均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建立高度政治互信,构建合作共赢、安全共担、发展共享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共担时代之责任,共迎时代之难题。当前中国—东盟高层往来频繁,政策沟通顺畅,政治安全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与东盟国家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南海局势趋稳向好,不断呈现积极发展势头。中国和东盟秉持相近的新安全观,致力于制定共同的地区规则,完善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架构,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压舱石和稳定之锚的作用。
二是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引领地区经济增长。我们愿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特别是《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深化双方全领域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2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互补优势明显。相信随着双方发展战略深入对接,必将成为新时代引领本地区经济腾飞的两只强有力的翅膀!
三是协力振兴区域合作,为南南合作打造新典范。李克强总理在去年10+1领导人会议上,提议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提出数十项合作倡议,并提议将“2+7合作框架”升级为“3+X合作框架”,构建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多领域合作为支撑的合作新框架。同时,中国—东盟间次区域合作机制迅速成长。澜湄合作蓬勃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流域六国发展战略更紧密对接。中方也愿与东盟方积极探讨如何进一步参与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建设,为东盟一体化和东盟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致力于与东盟一道,争取早日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上述倡议将培育中国—东盟合作新增长点,有助于将新时代的中国—东盟合作打造成南南合作新典范。
四是密切人文交流,培育命运共同体意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东盟关系,教育、旅游、智库、媒体等人文领域交流将更加紧密,更接地气。双方人员往来已到了“4000万”时代,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迎来“5000万”时代。目前有约20多万中国、东盟留学生在彼此国家学习,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我们可以落实《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联合声明》、《教育合作行动计划》及“中国—东盟人才发展计划”等为契机,推动双方旅游与教育合作再上新台阶,通过进一步密切民间往来,让理念共通、繁荣共享、责任共担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概念更加深入民心,夯实中国—东盟友好的社会基础。
朋友们,
在我的外交生涯中,与学界和媒体有过很多交流。学界对国际大势的评论和预测是影响政府决策进而塑造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媒体则一直是时代的弄潮儿,是促进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推手。学界与媒体作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第三根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国—东盟友好与合作有着重要影响。我珍视与大家的友谊,愿听取各位对中国—东盟关系等问题的高见!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传统新春佳节,我们即将送别鸡年,迎来狗年。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狗象征着友谊、忠诚、坚韧、平安、兴旺。新时代有新气象,我愿借此机会,代表中国驻东盟使团全体同事,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并通过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向东盟各国朋友们致以最诚挚、最美好的新春祝福!
谢谢!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