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专家学者为云企“走出去”把脉

      本报讯 记者李思凡报道 5日,第二届“服务桥头堡・走出去战略论坛”在昆明隆重开幕。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陈有庆,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毅,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培等相关领导出席。
  李培表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历史上经贸往来频繁。去年,国家出台了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建立了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启动了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口岸和通关便利化建设得到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2011年,云南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47个,完成营业额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8家,实际对外投资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继续保持全国第十位、西部和沿边省份第一位的良好成绩。境外直接投资市场扩大到了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行业扩展到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12个大类;“三外联动”成效明显,“走出去”拉动对外贸易增长8.5亿美元。
  来自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阿联酋、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华商代表和侨领出席,省委统战部、省人大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省商务厅、省招商局等单位领导,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等17家金融部门的领导与嘉宾,以及全省15个州市分管侨联工作的领导和侨联领导出席论坛。
  围绕论坛“推动区域投融资合作”的主题,陈有庆、刘光溪等6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为云南企业“走出去”把脉。
  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 陈有庆:
  建立国际品牌 将商品、服务推向亚洲
  “走出去”之前应建立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专业机构,或聘用海外风险评估机构,或与专业评估机构联手,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准确性,提高“走出去”的成功几率。同时,针对当前“走出去”中劳务输出依然占很大部分的现状,企业应该转变投资结构,减少劳务输出,增加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本输出。
  建立国际品牌是“走出去”的条件和基础。云南企业要成功“走出去”,就要以云南为桥头堡、为窗口,将商品和服务推向亚洲,推向东南亚市场。
  云南省金融办主任 刘光溪:
  依靠地缘优势让人民币“走出去”
  作为东南亚、南亚的地理中心,云南的环境、人文基础良好,山水同脉、同源,与大湄公河区域国家有着地理上的天然联系和经贸上的传统往来,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因此,应该依靠云南的地缘优势,让人民币“走出去”。
  对于国内外企业而言,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损失,同时能适当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此外,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崛起,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作为美元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分散美元投资的风险。
  而人民币“走出去”将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各国企业实现货币直接兑换,从而推进贸易投资便利。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秘书长、GMS商务理事会理事长 许宁宁:
  “走出去”需知己知彼
  打造好桥头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及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变化。因此,建议云南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了解《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中国与东盟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
  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行业对接。行业对接是形成产业合作的前提。中国要和东盟国家密切经济合作关系,其中离不开产业的联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如何把开放市场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建议尽快出台与东盟进行产业对接的方案。
  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勇:
  以大项目高质量打开海外市场
  云南企业要“走出去”,应坚持高举高打、开展高端经营的思想,以大项目高质量打开海外市场。
  目前,云南海投已在东南亚国家成功建成了老挝万象东昌酒店、老挝第25届东南亚运动会场馆、柬埔寨政府办公大楼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优秀的工程质量、良好的服务,得到所在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肯定和认可。这些大项目也成为敲门砖,为云南海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同时,设点布局,植根海外市场。目前,云南海投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已开始形成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市场布局,并在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赤道几内亚等国设立办事处和区域经理部。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