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会议:金融合作共御风险

据报道,近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十五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将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CMIM)下的区域外汇储备基金规模扩大一倍,由原来的1200亿美元增至2400亿美元,并提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规划的“不挂钩比例”。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魏本华表示,此举旨在更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减少危机对区域国家的冲击。分析人士亦普遍认为,该措施将显著增强本区域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10+3”区域外汇储备基金是在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下设立的。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10+3”各国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协议,即清迈倡议,以解决区域内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为进一步满足各方需求,2010年3月,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正式生效,一个总规模达1200亿美元的亚洲外汇储备库正式成形。就整个区域来看,储备库成立后,将原先松散的双边援助网络提升为较为紧密的多边资金救助机制,使区域财金合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亚洲经济还一直保持活力,但是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根本结构性弱点尚未得到解决,亚洲经济仍面临欧债危机持续发展、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通胀压力上升及短期资本无序流动等挑战,这使得亚洲经济仍暴露在金融危机可能蔓延的潜在风险中。因此,亚洲有必要创建强大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以作为对地区各国和全球金融安排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10+3”各方一致认为,区域外汇储备库资金金额至少要增加一倍,才能在未来发生金融危机时充分保护成员经济体。亚行行长黑田东彦也表示,将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的规模增至2400亿美元,以及进一步增强其地位的做法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有国际经济专家指出,亚洲国家需要采取这样的举措和方式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亚太区域经济持久平衡发展。而且,从全球金融发展趋势来看,美元已不能继续扮演世界唯一储备货币的角色,全球至少将有美元、欧元、人民币等3到4种稳定的储备货币。这种趋势也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本次会议还决定将上述的储备基金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规划“不挂钩比例”从20%提高到30%,2014年将根据情况进一步提高至40%。所谓“不挂钩比例”是指,“10+3”成员遇到困难时申请使用基金,不附加任何条件所能直接获得的最高比例。如需更多资金,只有与IMF达成初步贷款协议后才能获得。这意味着“10+3”成员在获得该基金的援助时,不受IMF贷款要求的部分显著增加,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将对区域金融稳定起到更大的作用。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