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共同体的挑战
2016年1月1日,东盟共同体正式上路,按照《东盟2025:携手前行》文件表述,这是继欧盟之后,第二个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国家共同体,“东盟共同体的成立不意味着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
但是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领土摩擦、宗教冲突、民族问题丛生的区域,“东盟共同体很难成为欧盟那样独立的一极”。不过,在经济上,如果解决好国别间水平差距过大问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东盟共同体在经济上会有作为。
经济:两道关
一、十国间经济水平差距相当大,填补鸿沟需要较长时间;二、多数成员国的生产和出口结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
东盟共同体的三大支柱是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其中,经济共同体是基石,建设难度相对较低,进展也最快。截至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的经济总规模接近2.6万亿美元,预计2030年扩大一倍。
印尼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东盟多国此前集中精力通过双边协定或自贸协定来发展同中日韩、欧盟、美国等方面的贸易伙伴关系,而东盟成员间的贸易潜力却被忽视,“东盟共同体的建成,为东盟国家提升内部的贸易水平提供了一个机遇。”
数据显示,近几年以来,东盟内部贸易以年均10.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内部贸易占东盟贸易总额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30%。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杨丹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东盟内部经济合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旧是在彼此的贸易、投资以及互通往来方面有更便利的环境。”
截至目前,《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列出的506项优先措施中,463项已经落实,完成率达到91.5%。
不过,杨丹志指出:“东盟十国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相当大,因此在推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以及实施方面会存在相当的难度。填补各国间存在的经济水平的‘鸿沟’是需要时间的。”
当前东盟共同体既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老“东盟六国”,也有经济相对落后的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新“东盟四国”。
除了各国间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现实之外,东盟内部多个经济体经济模式同质化的现象同样不容忽视。
印尼建国大学东盟问题专家尤达认为,东盟多数成员国的生产和出口结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彼此间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在东盟内部仍然盛行。例如,尽管东盟成员近年来下调了进口关税,但进口配额和对外籍工人的语言要求等壁垒,仍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消除。
政治:难成欧盟
因领土、宗教、制度等原因,东盟共同体在政治上也很难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更难以成为欧盟那样独立的一极
“东盟一体化目标类似于上个世纪50年代欧盟前身的目标”,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对东盟共同体的定位。
相关学者认为,东盟共同体成为下一个欧盟的可能性较小。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说,与欧盟相比,东盟共同体难以在短期内实行类似欧盟那样的单一货币、共同财政政策,更难实现国民相互自由流动。
目前,东盟各国政治制度多样,意识形态各异,宗教差异和族群隔阂长期存在,相互之间还存在领土领海主权争端,难以形成军事联盟或集体安全同盟。此外,东盟长期奉行“东盟方式”,主张“协商一致、不干涉内政”,这也决定了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实行欧盟那样的高度政治一体化。
“政治共同体是东盟各国之间面临的最大挑战。”杨丹志表示,“成员国之间在海域划分上有重叠,长期存在纠纷和矛盾。另外,宗教和民族问题错综复杂,令政治一体化事宜更加复杂化。”
尤达也认为,部分东盟国家之间的边界纠纷,以及印尼每年都可能发生的林火造成的跨国霾害等,为共同体的前景蒙上阴影。
柬埔寨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何南丰在近日直接表态,东盟共同体本没有计划以欧盟为样板建立统一的行政机构,也不打算出台在各成员国均有约束力的东盟法律。
中国:提供动力
东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地区,有助于东盟国家实现陆上连通、信息连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中国已跃居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来源地。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额达3792亿美元,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万亿美元。
庄国土认为,东盟共同体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国在更高水平上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杨丹志指出:“当前正逢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大量的制造企业尤其是轻工业企业将从中国转移至一些东盟国家,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就业等发展。”
尤其需要一提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进一步合作提供空间与潜力。有分析人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支持与推动下,中国对东盟产业投资将会迎来新一轮增长。
“随着中老铁路等泛亚铁路建设互联互通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成为支撑区域基建重要平台、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新型次区域合作平台成功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加快推进,东盟国家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杨丹志表示。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