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发布《东盟基础设施生产力提升框架》
东盟近期发布《东盟基础设施生产力提升框架》(Framework for Improving ASEAN Infrastructure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框架)。该框架是《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可持续基础设施战略领域的一个子项目,旨在协助东盟成员国及各利益攸关方制定有效政策,提升覆盖项目全周期的东盟基础设施生产力,推动建立更具竞争力、更有韧性和更紧密互联的东盟共同体。该框架提出塑造东盟基础设施生产力的十大趋势和七项工作流程,并开发两个工具包对框架实施提供支持。
一、塑造东盟基础设施生产力的十大趋势
(一)基础设施发展步伐加快。为缩小东盟当前的基础设施差距,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正不断快速交付。
(二)对可靠和经证实的数据依赖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规划者和供应商正转向一种更注重分析和数据驱动的实证方法来进行基础设施规划、优先排序和开发。
(三)拥抱数据共享。政府应在鼓励和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数据和分析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尤其在规划方面。
(四)技术带来机会和风险。应评估风险并设计缓解策略,以防资产在预期运营周期结束前在技术上已经过时。
(五)采用替代性融资结构。东盟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在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私营部门投资的重要性,例如PPP。
(六)从现有资产中获得更多收益。需求管理和产能提升策略能够更好利用基础设施并避免过度的资本支出负担。
(七)保持基础设施投资韧性。增强基础设施灵活性,建立支持性监管框架,鼓励私营部门在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中发挥积极作用,可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韧性。
(八)消费者咨询。消费者对实时信息和观点的需求表明,获取数据正迅速变得与获取实体服务一样重要。
(九)监管日趋成熟。在东盟,投资、公共采购、私有化和特许权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部门法规日趋成熟,对私人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发挥积极作用。
(十)行业能力建设。随着行业发展,政府须评估重大资本项目的准备情况,并审查当地和区域市场的资源限制。
二、提升东盟基础设施生产力的七项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涵盖项目确定、准备、采购、建设和运作等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每项工作流程纳入若干优先行动。
(一)工作流程1:基础设施规划。
a.绘制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图景。
b.改进机构间的沟通和协调。
c.为执行机构/相关部门确定目标成果。
d.将区域互联互通目标纳入成员国基础设施战略和行业总体规划。
e.在基础设施规划中优先考虑相互依赖的因素,以对项目收益产生乘数效应。
f.在重大项目早期阶段引入利益相关者。
g.制定项目评估、选择和优先排序流程。
h.建立严格的政策和程序处理非应标建议书。
(二)工作流程2:知识共享。
a.了解客户偏好和趋势。
b.促进系统的数据收集。
c.利用当前数据和可靠预测支持项目提案。
d.促进政府机构和利益攸关方之间更多的数据共享。
e.收集项目实施期间及其后的数据。
f.各机构定期报告与目标结果相一致的关键指标。
(三)工作流程3:公共投资管理。
a.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更大的资金确定性。
b.在投资决策时考虑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
c.提升基础设施维护预算。
d.推广使用PPP或基于产出和绩效的合同。
(四)工作流程4:合理化项目实施。
a.提前做好审批和征地计划。
b.尽早进行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
c.优化合同架构。
d.为投标人的选择设置适当的资格和评价标准。
e.对非应标建议书实施严格的程序。
f.加强合同管理能力。
(五)工作流程5:实施后审查。
a.推动定期开展“实施后审查”。
b.开发反馈系统来处理审查结果。
c.利用国际机构的审查结果。
d.在运营阶段继续审查。
(六)工作流程6:提高市场能力。
a.提高建筑和维修行业能力。
b.促进采用国际认可的标准。
c.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
(七)工作流程7:提高现有资产的生产力。
a.扩大可行性前阶段的交付选项评估。
b.利用新技术提高基础设施效率。
c.寻求私营部门创新。
d.实施需求管理措施。
e.投资于资产的维护/修复。
三、支持框架实施的两个工具包
(一)优先工具包,旨在协助成员国自我评估其在每个工作流程的绩效表现,确定其优先级以及对基础设施生产力产生最大影响的工作流程和优先行动,并确定国家层面的相关能力建设需求。该工具包帮助成员国对每个工作流程下的工作表现/能力进行评分,并为成员国确定应重点改善的工作流程和优先行动提供指引。
(二)行动计划工具包,旨在协助东盟成员国根据其特定情况制定便于实施的行动计划。该工具包下的行动计划模板和说明为成员国提供记录行动计划和监测每个优先行动进展的方法。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