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东盟地区合作迎接契机与挑战(2010/7/26)

   721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非正式磋商相继在越南河内举行。

  系列磋商成效显著

  20日,第43东盟外长会议闭幕。与会各国就事关东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并在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增强地区抗御力以及东盟对外关系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一系列东盟会议的召开,使东盟的组织架构更加制度化、协调化,对于增强其成员国间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均有重要意义。

  东盟在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互惠互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元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免除7000多种产品关税。在各种利好政策影响下,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飙升54.7%;日本自2007年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来,贸易总额迅速突破2000亿美元;韩国与东盟商品贸易协定生效的前两年间,也分别实现25.0%33.9%的贸易年增幅。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东亚经济圈活力重现。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无疑是东亚社会稳定的一针强心剂。东亚贸易自由度稳步提升,对于抵御外来资本的风险冲击,促进东亚大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经贸往来的日渐频繁,东亚各国政府间交流也逐步密切。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的东亚各国,正朝着区域一体化的态势迈进。

  地区合作机制解析

  东南亚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近代多遭殖民势力渗透,独立后政治话语权仍较薄弱。经济上依赖传统农业、劳动力及资源密集型产业等,在基本国情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各国逐渐意识到,唯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摆脱困境,成立区域国家联盟的构想应运而生。1967年,东盟正式诞生,作为一个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宗旨的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成员国的特殊国情,东盟的合作机制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在联盟内部,采取平等互助的原则,发挥多边机制的对话优势,密切成员国关系,共谋发展;在整个亚太地区,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致力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借以抵御风险共同繁荣。分析认为,正处于上升发展期的东盟,急切需要通过平衡各方关系,来达到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目的。

  正如东盟秘书长素林所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已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使世界进一步认识到东盟在经济投资上的巨大价值,促使其地区事务影响力被重新评估,显著提升了其国际地位。事实证明,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盟的成员国已扩充到10个,总人口约6亿,国内生产总值累计逾1.5万亿美元。这支亚洲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力量,正日渐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

  未来东盟走向何方

  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促使区域联盟不断谋求世界性对话与合作。只有建立更广泛、更顺畅的政府间沟通渠道,才能增进安全互信,聚集更多的国内外资源,灵活决策,规避风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曾公开表示,东亚区域组织架构需要调整,以确保无论如何都能保持开放,并促进同区域以外国家的联系。

  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东盟的“对外开放”措施却面临空前的挑战。东南亚重要的战略地位,诱使多国在此展开利益角逐。加拿大和土耳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已获本届东盟外长会议批准,而欧盟加入该条约的道路,也将随条约《第三修改议定书》的签署而暂告通畅。甚至连美国和俄罗斯都表示有意加入东亚峰会合作机制。诸多大国涉足之后,东盟能否继续保持核心地位?

  东盟内部对此疑虑纷纷。反对者认为,贸然吸收外界强势成员的做法,必将削弱东盟现有权威。泰国外长甲西在讲话中强调:“东盟必须成为一切的中心”。东盟秘书长素林却乐观表示,东盟成员国有能力避免成员的相互冲突。他指出,东盟可以在扩大的东亚峰会中继续担当领导角色。据悉,今年10月,东盟协调委员会将就吸纳美俄参与东亚峰会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东盟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将走向何方,人们仍需拭目以待。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