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东盟要努力成为区域合作核心推动者

      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本月20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落下帷幕。短短3天时间里,从第21届东盟峰会到东盟分别与中日韩印美(“10+1”)领导人会议,从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到东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全球对话会,再到第七届东亚峰会,与会各国领导人在多个平台、不同议题上密集会商,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特征,掀起了一场事关东亚未来发展大计的“头脑风暴”。
  东盟峰会上,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颇具历史意义的《东盟人权宣言》,启动了旨在维护东盟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和平与和解机构”,决定在柬埔寨建立东盟地区排雷行动中心,并将2015年12月31日设为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最后期限。此次系列峰会再次表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背景下,东盟独特的地缘经济与政治地位更为凸显。
  目前看来,本次系列峰会的“压轴戏”莫过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的启动。RCEP建成后,将包括东盟十国和6个自贸伙伴国覆盖约30亿人口,经济总量近20万亿美元,并将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贸易自由度较高的自贸区。分析人士称,由于RCEP将是一个较高水准的自贸协议,涵盖商品贸易、服务贸易、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其谈判过程中确立的规则和路径取向,将对亚太自贸区建设乃至全球经贸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经济合作离不开政治支撑。对于东盟来说,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保持并强化在当前国际政经舞台的地位和作用,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东盟共同体的成败,首先取决于东盟能否真正推动自身的一体化。东盟成员国内部合作不够、互联互通建设资金匮乏、消除贸易壁垒困难重重等问题早已暴露。东盟若想顺利推动RCEP,一个难以回避的难题便是各方的政治信任问题。要想达成相关经济合作协议,首先需要各国有良好的关系,并对共同目标有一致的认知,也愿意做出让步乃至牺牲。
  另外,对于东盟来说,建设RCEP还面临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有效与区域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东盟在经济发展中推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进行合作,这一过程中,寻求共同利益尤为关键。东盟已经分别与中、日、韩、印和澳新签署了5个自贸协定,这些自贸协定增加了贸易额,也促进了更紧密生产网络的形成。
  数据显示,由于发达经济体普遍经济不景气,过去两年来,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大多受到影响,但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仍呈迅速增长态势。2011年,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达到67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占东盟整体贸易额的28.4%。2011年,中日韩三国对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仍持续上升,投资总额为412亿美元,比2010年提高了29.5%,占2011年外部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近一半。但不难发现,因为双边自贸区重叠交叉,不同商品的降税幅度、时间和税率错综复杂等因素,反而给企业带来不便,这也大大降低了双边自贸区的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东盟主导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是大势所趋,也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但谈判涉及16国,范围和目标宏大,谈判费时费力,难以立见成效。而且,16个国家之间也存在不少矛盾问题,较低的政治互信远远达不到签署地区自贸协定的要求。东盟在调解地区国家间关系上作用有限,让16国好好谈判并做出巨大让步,绝非易事。
  从长远看,东盟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推动者,必须发挥更多影响力,想方设法协调好区域内各国的关系,帮助化解矛盾。换句话讲,也只有理顺了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大范围、更具实质意义的东亚经济合作,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