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国对外投资新热点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形势下,东盟地区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例如,中国矿业公司鑫源矿业获得了柬埔寨2800万平方米金矿的开采许可证。此外,CanxiangMining购买了加拿大公司吴哥黄金(AngkorGold)在柬埔寨勘探项目的部分股权;首轮240万美元,对于计划300平方公里中的78平方公里的战略交易已于2013年年初完成。2012年中国境外投资达772亿美元,排名世界第5位。今年对外投资的步伐有所加快,前四个月的海外投资高达295亿美元。
东盟地区因其商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与人民币阵营的固有联系以及逐步发展的资本市场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富有吸引力,尽管存在各种风险,包括债务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薄弱和政治风险。总的来说,在未来几年里东盟地区的高潜力将会继续吸引中国投资。
“基建换商品(Infrastructure-for-Commodities)”交易促进双赢合作
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商品资源,许多自然资源均集中在该地区。东盟地区的化石燃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矿产资源(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木质产品(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和农产品(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等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例如,印度尼西亚天然气油田(3.9万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也位居世界第12位,原油(40亿桶)位居第29位,马来西亚稍逊,分别位居第16位(2.35万立方米天然气)及第30位(29亿桶原油)。东盟国家有着大量的铜矿(印度尼西亚)、金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锡(几个主要东盟国家)等资源。东盟地区还以其全球橡胶生产的霸主地位而著称,仅泰国(34%)、印度尼西亚(30%)和马来西亚(12%)等东盟三国就占全球产量的76%。
中国经济发展消费大量大宗商品,对资源尤其是原油进口依赖度高,这也是中国公司投资海外的主要标地。“基建换商品”交易是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赢安排,这在中国是与非洲的贸易中已经非常普遍。在这些交易中,中国公司大量投资开发矿产和兴建基础设施,后者对当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基建换商品”的模式在过去几年里帮助中国在东盟国家赢得大笔交易。比如中国东方电气在继2007年与上海电气合作升级赢得价值约20亿美元兴建发电厂的合同后,最近在印度尼西亚龙湾电厂完成了三个315兆瓦、价值8.08亿美元的发电机组。另一个例子是在柬埔寨的金矿,该国在2011年将勘探许可证授予24家当地公司与外国公司,其中大部分的外国公司为中国或越南所有。
东盟会受益于中国对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随着中国推动高附加值转型,会逐渐放弃一些曾占支配优势的低端制造业,这些产业受益于庞大的劳动力红利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制造大国。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工资水平不断上涨迫使中国制造商向更廉价地区转移低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这种转移提供与东盟国家在生产和投资方面更多的合作机会。
对于许多东盟国家来说,一个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比中国拥有成本更低的制造业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GDP快速增长飚升。2010年至2012年制造业平均工资增长了35%,2012年则较2007年上涨了将近一倍。2012年的制造业平均工资为每年41650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个月3470人民币或566美元。相比之下,邻近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制造业的每月平均工资在100-300美元之间。
中国的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迟早都会发生,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更好的战略是促使这些生产线“有序”地向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新兴邻国转移。这对中国来说会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因为由此有机会整和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东盟的丰富资源以利于更好地管理上游和下游的流通。具体而言,这种模式将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东盟国家,而在中国进行高附加值的装配过程。东盟区域与中国的邻近地缘会有更便捷的贸易与更经济的物流,从而使得交易过程与未来的供应链更加有效。这种“有序”转移一方面会有助于东盟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强化东盟与中国的联系,促使双方更强劲的经济与政治联系。与邻国关系良好也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自主权,把重点放在其本身的发展和全球事务上。为了鼓励与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赢关系,中国可以先在泰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友好邻国开始这一进程,然后把这一进程延伸至重要的战略毗邻经济体。
东盟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现状为人民币提供了巨大的国际化潜力。东盟区域作为人民币推广与国际化进程中的自然步骤,存在着几个有利因素。首先,在贸易结构上,不同于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结构,中国对东盟国家往往有着贸易赤字,这将允许人民币在这些国家以贸易支付手段的形式而不是以资本输出的形式推广。通过鼓励出口商在出口时以人民币计价和继续进行货币交换协议,推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主要措施。人民币的贸易结算量在2012年较2011同比增长37%至2.63万亿元,但较中国贸易总量而言,其比重仍然较小。目前中国只有8%-9%的贸易量式以人民币结算,其中出口额的6%与进口额的13%是以人民币结算。
货币互换是货币国际化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每笔互换的数额巨大。互换协议将本国货币直接输出至其他国家,允许其作为外汇储备或贸易结算手段。目前中国已经跟几个东盟国家有货币互换交易,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这些交易的数额大约相当于5000亿元人民币。鉴于迅速增长的贸易量,有利的结构性因素与巨额的货币互换量,在东盟国家推广使用人民币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自然过程。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可能会形成一个区域性人民币阵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现人民币正在日益成为东亚的参考货币,10个经济体当中已有7个出现了其货币与人民币联动性的增加,其联动性甚至超过了他们与美元(相比美元高出40%)或欧元的联动性。他们研究发现南韩、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新加坡和泰国的货币“相比美元更密切追随人民币”。这些货币与人民币更密切的联动反映了一种由于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更为紧密而带来更高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的自然结果。我们认为在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前发展区域性人民币阵营会是个有效的中间目标与天然跳板,因为牺牲经济政策中汇率渠道的时机还不成熟,而且成本高昂。东盟国家由于其邻近地缘以及其对全世界和中国日益增长的战略重要性,是人民币自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国家。
中国投资者将受益于其在东盟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中的先入优势与投资多样化机遇
东盟地区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这些国家都有着完善的资本市场。东盟国家雄心勃勃的目标之一是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资本市场;他们最近已采取步骤以推进这一目标,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从2013年4月开始对股票和债券发行采取统一的披露标准。
除了一些国家建立了完善的资本市场,大部分东盟国家的资本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说,柬埔寨的资本市场最近才开始发展;柬埔寨证券交易所成立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才开始交易。越南资本市场的历史相对较长,2000年开始交易,但其总市值仍然显著低于其较为发达的东盟国家,仅为435亿美元。老挝目前的资本市场(只有2家上市公司)可以忽略不计,而文莱和缅甸是世界上少数不存在证券交易所的两个主权国家之一。
这些新兴市场为中国的证券公司提供了经营经纪业务以及在这些市场发展过程中与其合作的机遇。例如,缅甸一直在跟日本和泰国对话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在2015年前设立证券交易所;虽然其它东盟国家看似在这种合作中机会更大,中国的区域性领导地位也为其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较为发达的东盟资本市场(以及从长远看潜在的起步市场)是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多样化来源。在世界三速增长的新格局中,考虑到美国复苏速度一般以及欧盟和日本增长速度较低,东盟国家仍属于快速增长集团,是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对东盟地区的几个主要担忧
尽管东盟地区对中国投资有着如上文所述的各种吸引力,其风险因素依然存在。我们简要地列出以下几个主要担忧:
高债务水平。尽管人们对ReinhartRogoff2010报告的准确性仍有争议,但经验数据仍表明债务不断上升将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虽然东盟国家相对于美国、欧洲主要经济体等发达经济体的债务水平仍很低,但相比其他新兴国家却相当高。据估计东盟国家的人均债务水平非常接近700美元,而中国为300美元,印度则为200美元。
薄弱的基础设施。虽然东盟国家缺乏完善有效的基础设施为中国投资者帮助其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合作机会,但薄弱的基础设施也意味着物流网络不通畅和设施缺乏,从而导致各种效率低下。路况较差、电力匮乏等所有问题均可能造成投资的潜在损失。
政治风险。东盟各国存在多种政治风险,并以各种形式出现。例如,缅甸的政治风险仍然很高,尽管最近的改革抑制了最大的结构性不稳定风险,但政府本身仍存在崩溃的潜在风险。暴乱和国内动乱也是投资者的担忧,例如2010年泰国的反政府示威。资源国有化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是另一个重大风险。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将导致政府没收外资投资。例如在阿根廷的YPF案例中,政府单方面以充满争议的价格将外国实体收归国有。较为温和资源国有化也会造成影响,例如蒙古以其丰富的资源对中国来说似乎是富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但其政府对让中国控制其矿物资源持谨慎态度。在蒙古普遍存在着避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稳定过分依赖的心理。例如,2012年当加拿大所有的南戈壁滩资源有限公司考虑出售给中国国有企业中国铝业有限公司,蒙古政府推出“战略实体外国投资法”抑制交易。
总之,中国的投资者正寻求东盟地区作为投资新热点,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低端制造业转移的低成本劳动力、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各种资本市场的潜力呈现出大量机会。虽然同时存在着风险,考虑到其相对于发达经济体较快的增长速度,该地区在不久的未来将对中国资本更具有吸引力。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东盟地区视为投资新热点,由于“走出去”政策的实施和投资者寻求投资的多样化和更高回报,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增加,未来中国对东盟邻国的资本流入仍将继续。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