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企“茶叶经”助力老挝村民脱贫

人民网曼谷528日电 5月的老挝,已是热季。但位于老挝南部占巴塞省巴松县的36庄园,微风徐徐,空气中充满清新香甜的茶香。一眼望去,到处是茶农们忙碌的身影。依靠古树茶,老挝当地百姓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巴松县位于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这里纬度低海拔高,常年气候凉爽湿润,雨雾丰沛,火山灰土质富含硒元素,孕育出了树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野生古茶树。

“长久以来,虽然当地好山好水产好茶,却因加工技术落后,缺少销售渠道,茶产业长期处于高产量低产值的局面。”巴松县县长皮蓬说。

8年前,来自中国的茶叶公司36庄园有限公司决定在此建厂,把在波罗芬高原发现的古茶树保护性迁移至占地150公顷的茶园,建起当地最大的茶林、茶厂,把原生态茶推向市场。中国公司通过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并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参与产业发展、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

已经在茶园采茶3个年头的老挝女孩乔伊,与往年一样,在6月雨季到来前乘坐中国公司的采茶专车来到波罗芬高原上的茶园采茶。“这片茶山就是我们的‘绿色取款机’,只要上茶山就不会空手而归。”乔伊开心地告诉记者。

乔伊以前在城里打工,工作不稳定而且离家远,自从建起这片茶园,她每年都和母亲以及其他村民到这里工作,每人每天可以采1520公斤茶叶,日收入超过15万基普(约合75元人民币)。“离家近还稳定,每天有采茶专车接送,一个月下来除了日常开销,能攒下300万基普。而在工厂打工一个月还挣不到200万基普,采茶收入高,附近村民越来越多的来采茶。”乔伊说。

与乔伊一样,30岁的赛伊已在36庄园工作4年,是负责茶园管理的园丁。赛伊以前在咖啡园工作,但在茶园的收入更高,生活条件也好很多。公司的产业化发展令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茶园学到中国先进的种茶技术后,将来我也想开办自己的茶园。”赛伊说。

中国公司结合当地茶叶特点和中国工艺,不仅制作自己茶园的茶,还鼓励附近村民种植茶树,由茶厂收购。中国技术员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包括采茶、炒茶、揉茶、晒茶、修枝管护、防治病虫害等内容。技术提高了,村子里收获的茶叶越来越多。公司帮助村民解决茶叶销路,大大提高了村民增收信心和种植积极性。

茶园所在的村名为36公里村”,村长坎占说,以前村里非常落后,50%60%农户是贫困户。36庄园来之后以较高价格收购茶叶,村民纷纷转种茶树,不断扩大茶树种植规模,村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之前村民每天收入大概5万基普,现在每天收入超过10万基普。这几年村里变化非常大,百姓靠卖茶,新房子都盖起来了,133户家庭只剩四五户贫困户,中国企业的“茶叶经”让当地实现了精准脱贫。”

“秉承绿色发展、绿色减贫的巴松县,近年来把‘一片叶子’作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通过茶叶品质提升、产业规模发展和市场培育扩大等举措,全县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渠道。”巴松县县长皮蓬说。

对于未来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的乔伊和村民有很多憧憬。乔伊说,希望能向中国师傅们多学习请教,提升自己的采茶技巧,多攒点钱,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父母坐上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去中国旅游。

“中国公司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让当地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老挝百姓提供用地、劳动力,中国公司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这个项目已成功帮助大部分村民脱贫。老中两国在不断交流减贫经验,老挝政府积极了解中国的减贫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各级政府的减贫工作中。”占巴塞省工业与贸易厅厅长本雅德表示。

“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是老挝政府战略性优先发展的工作,减贫一直是老挝政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老挝积极推广中国减贫经验和模式,学习中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减贫理念,提高村民生产技能,创造长久收益。中国减贫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老中扶贫合作一定能为老挝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老挝国家主席府部长开玛妮说。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