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可期

     10月25日,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在北京发布报告《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经验、展望以及对东盟的启示》。报告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与经验,并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交流做了总结与展望,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力促进了东盟的发展,中国与东盟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报告认为,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虽然中国仍是新兴市场国家,但已经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在支持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对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及全球和区域金融安全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指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在过去四十年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支持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的举措,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经济体的融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迅速成为东盟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一方面,东盟受益于中国市场对消费品、大宗商品和资本品的需求增长,中国作为区域内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产品的供应链中心,也带动了东盟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也受益于东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以及东盟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后,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快速增加,反映出东亚对欧美出口大幅下降后区域需求再平衡调整。近年来,中国增加了对东盟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中国居民快速增长的出境旅游对东盟的服务业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此外,随着中国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制造工艺、物流和库存管理方面的发展,一些制造业开始转移到东盟国家,以应对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按出口对GDP份额衡量,2017年,大多数东盟国家对华出口快速增长,尤其是越南(占GDP的22.5%),马来西亚(17.3%),泰国(9.1%),新加坡(10.6%)和老挝(9.4%)。另一方面,中国对东盟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9年的2.1%逐步上升到2017年的2.3%。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帮助东盟纾解了压力,增加了区域经济抵抗冲击的能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了东亚区域货币在最困难的时期内没有进一步下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实施大规模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并通过进口大宗商品和其他货物,有力支持了东盟经济。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未来二十年,中国与东盟将更广泛、更深入地增强经济一体化。中国认为东盟是最有可能接受与其加强经济联系的地区之一。东盟十国也认识到,在基础设施投资、旅游业、制造业和数字技术等领域与中国进一步融合,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货物贸易将继续蓬勃发展,这不仅将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也会强化贸易合作,通过利用资源禀赋的互补性促进生产,同时将一些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东盟。中国对东盟的资本品出口预计将大幅增加,中国和东盟对知识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将继续大幅增加。此外,随着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东盟将对中国出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中国游客的进一步增加,东盟来自中国游客的收入可能快速上升。在东盟地区更多采用人民币开展贸易和投资的潜力巨大,这将有利于中国和东盟的经济交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将为人民币的推广使用提供巨大空间,将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使相关企业受益。基于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持续深入的改革和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未来人民币将逐渐成为稳定的货币,有助于降低东盟的汇率风险。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