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20
经贸合作具有良好基础
数据显示,中国和东盟10国总计人口达到19亿,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也高达4.5万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表示,整体看,中国和东盟具有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消费需求潜力和贸易潜力不可低估。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与东盟都具有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增长能力,这意味着其未来消费需求市场将十分可观。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成员国资源禀赋各异,比较优势各不相同,这也为未来经济互补、扩大彼此贸易额打下良好基础。
“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渡过了难关。”庄健表示,危机之后,双方深刻认识到,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这个共同的经历为两者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放眼当下,从外部因素说,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疲弱,将促使中国和东盟更多挖掘内部合作的潜力;从内部因素看,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实力的增长,双方也都具有较强的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共享经济一体化的好处,实现经济上的双赢需求。因此,他认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合作机制化水平提高
在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应邀出席东盟第24届外长会议之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揭开了新篇章。20年来,中国和东盟在经贸、金融、农业、信息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双方经济领域的合作。数据显示,在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进口贸易额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是中国与东盟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世界上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又被称为继欧盟、北美自贸区之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更是为双方经贸合作再添动能。目前,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至0.1%,双方93%的产品贸易关税降为零。现在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替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1-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2959美元,同比增长25.7%。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6月底,累计相互投资额近800亿美元。在中方倡议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相继成立,成为双方投融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另外,中国和东盟双方在金融方面的合作成果也可圈可点。资料显示,在坚持平等互信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与东盟各国中央银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话和协调,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向纵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如为促进贸易结算便利化,中国央行与越南、老挝央行签署了双边结算合作协议,使地区性金融合作机制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货币互换方面,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签署了总额达230多亿美元的互换协议;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以来,国内银行已在东盟多个国家开展了人民币结算业务。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双方的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增强。”庄健告诉记者,这不仅表现在双方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双方投资规模的扩大、金融领域合作的深化等,还体现在双方合作机制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看好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前景。”
他说,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深化,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氛围。
未来仍将面临挑战
在未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由于中国和东盟10国政治经济制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分歧和利益冲突,这必然会加大双方在某些领域合作的难度。第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这也容易为区域合作设置障碍。“总体来看,中国和东盟未来的经贸合作之路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庄健如是说。
据悉,在18日开幕的东亚领导人峰会上,美国和俄罗斯将首次以成员国身份参会,美国总统奥巴马更表示要亲临会场。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从“10+6”到“10+8”的变化,可能不仅仅是参会者数字的改变,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是美国强势重返亚洲的外交策略,而这对于当前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来说,可能也会增加变数。“美国之所以一转早先的姿态,开始积极参与到亚太领导人和亚洲领导人会议中来”,庄健认为,背后的原因不仅在于美国国内经济疲弱、促使奥巴马将经济发展动能更多向亚太地区靠拢,其中可能还包括美国在全球政治甚至是军事方面的考虑。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