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20年收获(2011/10/17)
范光武是越南一家咖啡公司的总经理,他每年都会来到南宁参展一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的投资政策越来越完善,政府的服务措施越来越细心,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投资潜力很大。”范光武表示,希望通过参展在中国寻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联手打开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化发展,像范光武一样寻觅商机的人越来越多。为范光武带来商机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开办,如今已经举行到第八届。而今年,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1周年。
在20年前的1991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只有79.6亿美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快速增长至2927.8亿美元。
这20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共进,互利共赢,不断深化在各领域合作,经贸关系全面发展,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达成了一个个共识。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国际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日趋复杂,审视中国与东盟的20年风雨之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0载漫漫“艰辛路”
台商黄薇彤两年前还在厦门从事美容行业,因为看好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前景,她先后投资2.5亿元人民币,在中越边境的广西水口口岸从事验货场经营和国际贸易。“物流园区建成之后,95%以上的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现在我已经决定在这长期投资。”
除了贸易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通讯、电力、劳务合作、工程承包……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仅范围越来越广,合作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从日常生活来看,如今,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超市或大卖场总能看到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各种水果。而中国的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红提等北方温带水果也已经走进东盟国家。生态多样、特色农业等特性,促使双方具备了“取长补短”基础。
但这一“取长补短”之路走过了20年。“这是不平凡的20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盟,东盟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共同的利益把双方紧紧连在一起。”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说。作为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对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的“艰辛历程”如数家珍。
东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五国外长齐聚曼谷,在一个低调不铺张的仪式上,联合签署了《曼谷宣言》,宣布成立东盟。此后,随着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陆续入盟,1999年东盟实现了东南亚10国全部入盟。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6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和东盟国家一起共渡了难关。危机之后,双方深刻认识到,在世界经济区域复杂的形势下,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才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如何打造共同市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赢得发展机遇?2000年11月,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共同建设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区域内7000多种商品实行“零关税”,以促进各国间贸易往来,加快各国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10国的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蓝图,并一致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中国和东盟双方在60多个服务部门相互作出了高于世界贸易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
2009年8月15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投资协议》,标志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
2010年,一个惠及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从此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高达2927.8亿美元,进出口额分别增长44.8%和30.1%,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19亿人口的大市场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的如期建成,这个拥有19亿人口的大市场,焕发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
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伴随着“零关税”优惠政策的普遍推行、各国市场和投资的开放,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趋频繁,呈现出规模扩大、互利共赢的特点,也推动双方在旅游、环保、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零关税”时代的到来,不仅让中国家庭享受到东盟国家实惠耐用的小商品,也让越来越多的东盟人民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早在上世纪60年代玉柴的柴油机就出口越南。公司党委书记李天生表示,发动机出口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东盟各国更是玉柴的主要出口市场。
作为我国首批19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尼投建的中印经贸合作区,是广西在东盟承建的第一个国家级对外经贸合作区。合作区建成后将主要引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新材料等产业,为中国企业走进印尼发展搭建平台。作为广西农业企业的龙头,广西农垦企业集团已在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实施了17个开发合作项目,累计投入7000多万美元,东盟已成为广西农垦最大的海外合作伙伴。
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秘书长熊德龙说:“‘零关税’真正受惠者是广大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产品。我觉得最后的结果是双赢。”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杨沐表示,自贸区的建成提供了区域商务和贸易发展的更大机会,进一步缩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推动了跨境贸易和投资,对整个东亚经济的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在这一框架下,中方向东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例如,2009年中方决定设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向东盟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为东盟国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工业、救灾救援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还与东盟在海运、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旅游等服务领域也开展了务实的合作。
中国与东盟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在教育上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双方合作具有相当的潜力。目前,东盟国家来华学生已超过3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各类留学人员接近7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了35所孔子学院。中国还提出力争实现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的“双10万学生流动计划”。
随着中国与东盟开放投资市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壁垒,未来双方的投资合作将出现更大的增长空间。受访专家指出,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借以开发日、韩、欧美等国市场。与此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域外企业投资东盟,利用东盟与中国的“零关税”来开发中国市场。
“10+1>11”前景无限
“10+1>11”,这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魅力公式已数次被验证。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为各自国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众多商机,也为亚洲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和保持总体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在最初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时,曾有过担心和怀疑的声音,从目前中国与东盟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越来越紧密的经贸合作来看,这种怀疑是过度的。
各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社会人文领域广泛合作交流,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密切沟通与协调。“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亚洲发展孕育着重大机遇。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许宁宁说。
尽管遭遇全球经济稳定的各种挑战,不少东盟国家的对华贸易仍然保持增势,这充分证明中国-东盟“10+1>11”背后蕴含着巨动力。中国-东盟的携手合作,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器”。
张蕴岭认为,中国与东盟的联系不仅是经济,而且是一种全面关系的发展。“双边发展最大互信”是中国相信发展强大的东盟对中国有利,东盟也相信一个发展强大的中国对东盟有利。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双方将形成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和越来越多的共同经济利益,区域内一国实施的经济政策、发展规划将对区域内其他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各国实施政策的关联性将越来越大。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