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国-东盟共同开辟合作新领域

随着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等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同时,高端的海洋科技创新与发展导致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非持续性的海洋经济模式也正在快速消耗海洋资源,进一步摧残海洋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全球公共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有国家休戚与共,一旦以海为生的沿海国家被海洋问题困扰,整个国际社会都将受到波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群或个人,都成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而海洋问题的解决也亟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因此,蓝色经济应运而生。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的蓝色经济是指“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和改善各行各业生计、同时确保海洋资源能够可持续使用的经济”。2012年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首次提出“蓝色经济”的概念,并迅速被国际社会接受和倡导。2015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海洋议题纳入目标条款。“蓝色经济”概念的涌现拓展了“绿色经济”的发展范围,同时也让海洋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而言,海洋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近年来,“蓝色经济”已成为东盟与中国逐渐受关注的合作领域。在2018年签署的《东盟-中国2030年战略伙伴关系愿景》中,东盟和中国同意在海洋科技、海洋观测和减灾等方面加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建设。202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与东盟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将致力于“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东盟也在同年10月通过了蓝色经济宣言。虽然此宣言提到东盟国家会致力于加强蓝色经济的合作,但是具体合作项目和合作机制仍未建立。

在此背景下,为提高青年对蓝色经济概念的认知,进一步推动青年对中国与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的关注与讨论,畅想蓝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协会于2022年4月23日至27日成功举办中国-东盟青年峰会系列活动——中国-东盟青年蓝色经济研讨会 (China-ASEAN Youth Symposium on the Blue Economy)(以下简称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东盟区域如何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30位来自中国及东盟各国的青年代表齐聚线上,研讨会采取模拟东盟会议的形式,由参会青年站在不同国家或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立场,为不同国家或组织的利益发声。青年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到多轨道的外交过程,也能够同时畅想中国-东盟在蓝色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

会议进程

在研讨会的专家座谈环节,主办方邀请了国家自然资源部国际司余鑫炜副处长、生态环境部朱璇副研究员和来自暨南大学的潘玥副教授来分享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蓝色经济上采取的战略和公共政策。首先,余鑫炜副处长阐述中国在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如创立海洋科研项目和推动海洋经济活动的发展。她指出,建立区域蓝色经济合作的机构将有助于推动蓝色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合作。她认为,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学与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与蓝色金融将成为海洋产业有待发展的新兴领域。接着,朱璇博士分享了在全球层面蓝色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以及各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或者联合国相关机构在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朱博士深入地解析了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和废水处理方面做出的贡献。此外,朱博士也分析了目前中国本土的蓝色经济发展趋势,并以山东和福建建立的蓝色经济区以及其他的相关政策为例进行具体阐释。最后,潘玥副教授讲述了中国和东盟在蓝色经济领域开展的合作。她指出,中国和东盟已经在海洋防灾、海洋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分享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合作项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推动蓝色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仍面临气候变化和海洋资源过渡开掘带来的各种挑战。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蓝色经济合作构建有许多有待加强的空间。每位嘉宾发言结束后,代表们在问答环节中积极与嘉宾们进行互动,并就非政府组织在推动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另外,代表与嘉宾们也在技术分享的范围与风险、疫情对海鲜产业带来的影响以及贸易壁垒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交流。

结合嘉宾的分享和之前做的研究,代表们从各自所代表的国家或机构的立场出发,开始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蓝色经济的区域合作。除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外,参加此次会议讨论的利益相关方还包括亚洲开发银行、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合作计划、国观智库和东盟东亚经济研究中心四个国际组织。在整个会议当中,代表们主要关注的议题包括废水问题、如何建立信息分享平台来促进各国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技术分享的知识产权问题、人才培养与推动投资的意愿等命题。老挝作为东盟里唯一一个内陆国家,其代表呼吁各国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应关注湄公河的污染和能源问题,并对如何加强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之间的合作与连接进行探讨。最后,代表们为加强公众对蓝色经济重要性的意识与教育,一起将之前探讨过的话题纳入到协议备忘录的写作过程,最后以东盟方式的协商一致原则进行决策。

研讨会成果

此次研讨会通过汇总研讨会提案,形成协议备忘录。备忘录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包括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障措施、推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教育与蓝色经济合作的科研以及蓝色经济合作的金融援助。

其一,在海洋环境的保护方面,代表们建议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政府为相关部门在海洋污染问题的研究提供援助资金。此外,代表们也建议各国政府加强在针对处理海洋塑料垃圾问题上的合作,并运用目前已有的数据库来管理海洋塑料垃圾和沿海地区环境。

其二,针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与东盟应建立共同管理渔业的机制,并且尽量支持非政府组织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措施。此外,中国与东盟政府应该倡导数据的分享。相关部门应致力于改善政府与渔民之间的沟通情况,以找寻渔业产业发展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均衡点。

其三,关于推动海洋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代表们建议各国政府可以运用由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合作计划 Partnership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the Seas of East Asia: PEMSEA)发展出来的海岸地区管理系统,以监督旅游情况是否对海岸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外,代表们也提出,各国政府也可以为旅游业或者旅游中介提供政策上的指导与援助,并通过东盟中国合作资金来推动可持续性海洋旅游业的发展。

其四,在教育和科研层面上,代表们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首先,呼吁各国政府支持非政府组织在教育和提高公众对蓝色经济意识方面的相关项目。具体而言,支持非政府组织在当地社区进行考察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公众教育策划。其次,各国可以加强与国际海洋研究中心联合会的合作,以实现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各国政府可以给青年、研究者和专家颁发奖学金,以培养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人才。此外,智库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政府提供相关的建议。

最后,代表们在蓝色经济的金融援助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倡议。首先,中国与东盟政府可以使金融资源多样化,通过有效运用东盟中国合作资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资金等来支持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缩小各国之间在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上的成本与实力差距。其次,各国可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水污染管理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国政府也要对资金援助采取有效和高透明度的检查机制来估计资金援助的效率。此外,为了协助内陆国家从蓝色经济发展中获利,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应该促进与亚投行的合作,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而增加海洋国家和内陆国家之间(尤其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中的国家)的连通性,以实现互利共赢的蓝色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青年蓝色经济研讨会希望作为一个可供中国及东盟国家青年交流的平台,让青年们在模拟东盟会议的形式下,在互动与讨论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蓝色经济发展对于区域合作的关键性。发展蓝色经济是后疫情时代实现绿色经济复苏的关键途径,也是迈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尽管挑战艰巨,中国和东盟的蓝色经济发展之路前景广阔,通过与区域伙伴保持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将使得蓝色增长在区域合作关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也必将在实现国际合作以及区域共存共荣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