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委员会达成“南通共识”

     28日下午,在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在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近60位东盟方建筑行业商会及其企业家代表和200多位中方代表共同见证下,中方和东盟方执行主席就《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共赢南通共识》,举行了签字仪式。这标志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南通建筑铁军与东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一步。
  拓展海外市场,亟待沟通平台
  27日晚,江海博览会正式开幕的前一晚,南通三建董事长黄裕辉设席邀请到部分前来参加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高峰论坛的东盟代表,提前作了企业项目推介。
  “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心情十分迫切。”市商务局副局长金维枢说。
  为应对国内房地产持续低迷、建筑业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中国建筑企业在兼顾国内市场、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同时,急需寻找新的海外发展空间,拓展新兴国际工程市场。
  作为全球新兴市场,东盟各国希望引进基建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大工程建设力度,改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东盟各国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吸引了中国建筑企业的目光。市商务局外经处处长宋辉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涌入东盟市场。由于不熟悉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企业和行业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展面临瓶颈。尤其是工程方面的低报价,搅乱了当地市场,遭到东盟建筑行业的抵制。双方沟通合作平台以及机构机制的建立,已迫在眉睫。
  达成南通共识,拓展合作空间
  “东盟国家的建筑商协会、承包商协会非常愿意与中方强化合作开发项目,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规避恶性竞争。”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说。
  去年2月,南通市政府在北京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通与东盟商机对接会”,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精神,从南通与东盟优势互补的实际出发,确定推进建筑行业合作机制建设,成立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
  在此基础上,市贸促会、商务局、城建局和建筑行业协会积极作为,在去年5月“中国南通-东盟投资合作恳谈会”上,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并最终将中方秘书处落户南通,为南通建筑企业“走出去”占得先机。
  “一般来说,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合作机制落户地级市的情况并不多见。”许宁宁表示,要充分发挥中方秘书处执行、组织、牵头作用,进一步巩固与东南亚各国的沟通合作关系。
  28日,《南通共识》的签署,为南通10家委员单位和更多建筑企业加快走进东盟,积极参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南通新兴国际工程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29日,东盟嘉宾在中方秘书处的安排下,实地考察了南通三建、龙信集团、中南集团、南通建工和华新建工等五家南通方执行主席单位,并就有关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具体项目进行深入洽谈,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项目。
  发挥南通优势,融入东盟市场
  南通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企业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南通市拥有各类建设资质企业2200家,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6100亿元,4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海外工程市场遍布东盟等35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从以建筑工程为主逐步向设备安装、海洋工程和成套装备等领域拓展。近五年,南通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9.2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29.83%。
  许宁宁说,南通建筑企业要利用好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融入东盟市场。
  中国和东盟一系列互联互通合作项目基本被央企包揽,国家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等予以扶持。许宁宁建议南通的建筑企业抓住机遇,参与到中国和东盟间的互联互通项目中去,获得更多的资金扶持。
  此外,南通的建筑企业要依法经营,“吃透”当地的法律法规;入乡随俗,尊重所在国的文化;审慎选择合作伙伴,与所在国的建筑商协会、承包商协会、房地产商协会建立起良好关系;迎合市场需求,加强双方在技术、标准、投融资与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优势互补,开展项目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许宁宁说,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不仅是建筑企业、房产企业“走出去”的良机,也是建材、工程机械、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及建筑设计研究院“走出去”的新机遇,南通应放宽眼界,与东盟各国多方合作,实现共赢。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