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将面临更大发展机遇(2010/10/26)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刘畅 侯丽军)第二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25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即将步入第20个年头,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面临更大发展机遇。
“被任命为中国驻东盟大使,我既感到高兴和荣幸,又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佟晓玲说。她曾担任中国驻文莱大使,长期从事东南亚方向的外交工作。
佟晓玲表示,在任期内,她将着力推进中国和东盟在政治互信、可持续发展、人文社会领域交流和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工作,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更高的水平。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佟晓玲说,在过去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双方从对话伙伴提升到战略伙伴,贸易额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合作已经遍及各个领域。
佟晓玲说,今年初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是双方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自贸区建成以来,对双方贸易和投资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今年1-9月,双方贸易额达2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从东盟进口1118亿美元,增长51%。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扩大至123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安排。”佟晓玲说。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中国同东盟作为战略伙伴,重点是建设好自贸区,落实好已签署的各项自贸区文件,努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挖掘域内市场需求,扩大相互投资,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发展中国家间自贸合作的典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佟晓玲说,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双方合作的优先方向。中国和东盟已经制订了《中国-东盟交通战略规划》,正在确定陆海空三大交通网络的优先项目。
佟晓玲说,中方十分关注东盟即将通过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愿结合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对规划的优先合作项目予以支持,争取逐步实现各国交通、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对接和联通。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这一区域内资金流、物资流和人流的畅通,这将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佟晓玲说。
佟晓玲说,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刻,中国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三个东盟欠发达国家提供总额为2.7亿元人民币的特别援助。中国还通过大力推进大湄公河、东盟东部增长区等次区域合作,帮助东盟缩小发展差距。
“今后,中国将继续通过无偿援助、优惠和商业贷款、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东盟国家提高能力建设,尤其是增加对本区域内欠发达国家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她说。
谈到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前景,佟晓玲说,东亚地区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内合作呈现多机制并行的特点。她认为,东亚区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推动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东亚国家已达成过个双多边自贸协议,启动了东亚自贸区研究,10+3区域外汇储备库建成。此外,东亚国家还在区域合作框架下建立了总额7亿美元的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资金。
佟晓玲说,未来东亚地区还有望建立“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对区域内经济进行监测;建立“10+3”大米紧急储备;在东亚峰会体系内,东亚国家将继续加强金融、教育和减灾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本地区融合和一体化建设。
“中方和其他东亚国家一样,是东亚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中方愿与各方一道,以10+3为主渠道,不断推进东亚区域合作,朝着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方向迈进。”佟晓玲说。
在回应有关南海问题时,佟晓玲表示,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中方一贯坚持在双边对话和磋商的基础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不诉诸武力,反对将问题国际化和扩大化。
“我们认为与争议无关的国家和方面不应介入,也不应插手,否则会使问题复杂化和扩大化,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破坏本地区的友好气氛。”佟晓玲说。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