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积极构建互联互通(2011/08/29)
日前,由外交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外交学院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承办的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战略年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的背景下举行的。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企业、银行、智库以及东盟秘书处的140多位代表,围绕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与制度建设、产业对接、地方动议等议题,深入探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互通成为合作的优先领域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陆海相通,近年来,双方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互联互通作为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
2010年10月,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中国支持互联互通建设,建立了总额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用于道路、电站、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表示,双方的互联互通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硬件方面,主要是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近几年,双方铁路、陆路和航空的互联互通取得了重要成果,往来的航班越来越多。中国和多数东盟国家都是临海国家,下一阶段双方将加强海上互联互通的道路建设。在软件方面,要加强制度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生产要素等的自由流通。同时,要加强感情上的互联互通,通过民间友好组织,积极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彼此了解,夯实双方睦邻友好的社会基础。
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5%,达到1711.2亿美元。双方累计投资总额超过80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投资累计超过了130亿美元,双方在农业、金融、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深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武表示,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双方在互联互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互联互通为双方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互联互通实现双方共赢
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指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若有更大发展,十分需要有一个涵盖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的强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部主任张蕴岭表示,中国和东盟的互联互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作为近邻,中国和东盟实现无障碍的连接,不仅仅会为双方带来经济方面的利益,也将带来本地区的和平。
印尼常驻东盟代表、东盟互联互通协调委员会主席卢拉表示,推动东盟互联互通有很多好处,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缩小东盟内部国家之间的差距,缩小东盟和对话国的差距。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带来更高的收入、更快速的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互联互通也可以加强民间交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印尼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席说,中国和东盟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对于中国和东盟建立更加公平的贸易协定尤其重要。缅甸外交部东盟司负责人表示,欢迎中国提供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基金。同时欢迎中国提出的准备向东盟成员国提供1万个留学生的计划。
全方位构建互联互通
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中,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外交学院教授樊莹指出,从经济层面来说,制度建设短期内能加强生产要素的流动。从长远来看,通过互联互通可以改进区内的交通和物流,特别是加强区内人员的互联互通。
张蕴岭建议,要把中国东盟投资基金和总体规划的互联互通项目联系起来,包括东盟高速公路网络、新加坡与昆明的铁路网络。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次区域合作机遇,比如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合作框架。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互助才能促进互联互通。民意、民间、小企业的参与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东盟和中国低收入阶层和落后地区的辅助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共享发展才能够促进互联互通,共享海洋经济的发展,共享能源资源的发展,共享绿色发展,共享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这些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发改委研究员张建平从产业互补性的角度分析,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服务业比重很高,服务业发展有独到之处。而中国现在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把东盟国家的服务和中国很强的加工制造能力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双赢的方式。
马来西亚代表建议,进一步推动人员之间的交流,不仅需要政府官员的参与,也需要普通老百姓的参与。越南代表建议,在人员互通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法律效率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