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双方产业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4/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实施零关税仅是双方的制度安排,打造好双方密切的产业链才能形成你我相依的经济共同体。中国与东盟十国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关系到CAFTA的活力。”这是日前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网站(http://www.cafta.org.cn)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席话。
许宁宁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建成,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货物贸易市场、服务贸易市场、投资市场,这使得双方经济关系日趋密切,经济政策的关联度日益提高,经济利益的相关性日益增多,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正逐渐形成自贸区内新的产业链,产业内合作和产业间合作正出现新的变化。
许宁宁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为双方产业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双方的产业合作则是自贸区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当前,密切双方的产业合作,已成为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的对策之一,成为自贸区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CABC)近五、六年来不仅在CAFTA行业合作理论上进行了必要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书,而且也积极进行了实践活动。一是CABC中方理事中拥有40多家中国全国性行业商(协)会,其中22家与CABC中方秘书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二是CABC中方秘书处于2010年成立了中国-东盟行业商会合作联席会,经常召开会议;三是CABC中方秘书处近两年每年召开一次中国-东盟行业合作会议,掌握许多第一手资料和合作动态;四是2011年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咖啡行业合作委员会,进行了实践探索。
许宁宁谈到,中国-东盟实施产业合作首先是行业对接。中国和东盟各国均有相应的行业商(协)会,双方行业商(协)会的合作优势之一是灵活性强,可作为双方政府间行业对接的探路行动,并有利于夯实双方行业对接的基础。目前,双方行业商(协)会合作十分薄弱,与相互开放市场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亟待通过建立机制来推动合作。
CABC中方秘书处计划组建一系列双方行业合作委员会,如机械、钢铁、服装、电子等。委员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非官方、非营利性行业商务合作组织。主要职能是:
——推动行业内交流,通过信息交流、会议展览、能力培训等各类活动,为工商界合作创造机会;
——分析有关行业经济动态、政策、信息,发布行业报告;
——定期组织召开行业对接会议;
——协调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互介绍本国行业发展规划,平等协商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行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评选行业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推广其成功经验,推荐行业名优产品,提升企业价值,树立品牌形象;
——加强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沟通与协作,推动区域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