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热”与“冷”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运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
日前在广西南宁闭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被认为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晴雨表。自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数千家企业以及数万名客商,每年秋天都欢聚广西南宁,在博览会上寻找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商机。
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模式是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大亮点。然而,在经贸合作火热的背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依然面临着贸易壁垒多领域存在、各国政治互信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热”与“冷”并存的现状,显示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
热:经贸合作亮点纷呈
“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为2105.6亿美元,增长了12.2%。到201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将超过5000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介绍,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继续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0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1个国家,19亿人口,93%以上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自贸区建成实施,升级了中国-东盟“10+1”共赢模式,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市场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空间。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说,今年1至7月,中国与欧盟贸易额3104.8亿美元,同比下降1.8%;中国与美国贸易额2883亿美元,同比增长6.2%;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为247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幅,东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速最快的伙伴地区。
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看来,在部分国家仍陷于经济危机时,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亮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世界区域合作和整合的典范。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也风生水起。
在老挝首都万象,悬挂着中国车牌的汽车悠然地行驶在街头,人们办理简单的手续后,就能自驾从中国西双版纳口岸进入老挝。不少人因此成为跨国上班族,周一至周五在老挝境内的工厂上班,周末回到昆明休息。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方面,今年7月,中国批准防城港市开展全国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中国游客无需护照签证,凭身份证即可办理从友谊关、东兴、水口、龙邦、防城港、北海等口岸出境赴越南旅游。
“次区域合作为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作出了最有效的探索。”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贺圣达教授表示,次区域合作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在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化等方面自下而上地推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
冷:非关税壁垒仍需消除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为世界区域经济的亮点,为各国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透过热点冷静分析,在“10+1”合作共赢大船不断向前的同时,贸易壁垒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各个国家间政治互信面临新的挑战等也给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带来不少阻力。
“虽然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绝大部分关税被取消,但普遍存在的非关税壁垒阻碍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流动。”马来西亚前驻WTO大使苏普若玛尼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间不同的标准、法规和评估程序影响了双方贸易的便利化,而各国间经济活动和流程的不透明性也导致了大量贸易壁垒的存在。
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在缅甸推广优质水稻种植获得成功,但由于对于大米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存在差异,公司在缅甸生产的大米无法顺利出口到中国。
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缅甸区域经理部项目主管李楠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东盟内部各国之间在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上还须进一步理顺,“建议各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进行商议,取得一致的检验检疫标准和方法,以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往来便利化”。
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重要课题。在9月1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上,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智库机构代表认为,中国-东盟合作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完全是双方互信的结果。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的今天,如何处理局部的矛盾和冲突考验各方智慧。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杜进森博士表示,由于地缘战略原因,东南亚成为各大国争相施加影响的重点区域,特别是一些区域外大国的介入,给本地区的合作互信带来消极影响。此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国客观上存在着引发地区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加以有效控制。
杜进森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必须认识到双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不仅能满足各国的根本和长久利益,也符合世界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趋势。今后中国与东盟应该进一步提升合作关系,建设新型睦邻战略伙伴关系,在推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向前的同时,推动政治、外交和安全上的互信与合作。
打造“10+1”升级版
“未来,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加工业等诸多领域还将加强合作,中方金融机构也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高燕表示,目前东盟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共同体建设,中国经济正在打造“升级版”,两相结合必将催化出更多商机,促进双方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产业合作是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发展的重点。近年来,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领导人多次建议将双方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相衔接,特别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鼓励大湄公河和泛北部湾等次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东盟产业互补性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而贸易和产业均需要交通作为基础,推进区域互联互通是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通便利化仍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南宁至新加坡经济通道尚未形成具体规划,各国间的高速公路、铁路、海运航线、航空交通网络体系尚未完善,互联互通已成为打造“10+1”升级版的急中之急。
因此,在与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中国和东盟10国的政府高官、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围绕“互联互通,深化行业合作”主题进行了研讨,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凝聚更多智慧。
“即使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东盟还须在共赢之路上携手并进。”许宁宁表示,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开放双方货物贸易市场、服务贸易市场、投资市场,不断扩大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促进地区持续稳定繁荣。(记者 王勉 熊红明)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