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中国—东盟自贸区谋求升级

  随着双边、多边经贸谈判和贸易投资会展高频率展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正日趋紧密。
  今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开幕。这是继7月30日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8月19日-21日《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东盟“10+6”,包含中国在内)启动谈判之后中国推进与东亚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又一契机。
  据本届博览会组委会介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泰国总理英拉、缅甸总统吴登盛、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塔马冯、越南总理阮晋勇、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等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开幕式等重要活动。
  研究自贸区合作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友骏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与东盟升级双方自贸区是大势所趋。
  助推东盟自贸区升级
  中国商务部办公厅主任姚坚说,本届博览会将拓展合作区域,以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六国的RCEP谈判启动为契机,举办“10+6”企业家交流会,推动中国和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上述六国共同参与,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一旦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也就在8月29日的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议上,双方外长达成共识: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共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
  关于8月21日结束的RCEP谈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目前各方在市场准入减让表模式等核心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有一定分歧。中方希望与其他成员一道,为实现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于2015年如期结束谈判创造条件。
  提到RCEP,就不能不提及由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对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影响。陈友骏对本报表示,中国对于RCEP始终是支持的态度。然而,虽然东盟内部的阻力正在减少,但还须达成更全面的共识,比如在RCEP和TPP的选择上。
  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
  今年正值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2003年10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由此中国成为了首个加入该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2002年11月,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双方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在不足8年的时间里,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最终于2010年1月正式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十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由2003年的780多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0多亿美元。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管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也表示,在自贸区的推动下,东盟连续近四年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而中国则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一系列的数据均显示出,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与东盟“10+1”的合作收获了远大于和的效益。
  然而,高虎城在出席东亚经贸部长系列会议时表示,十年前启动的自贸区协定现在看来水平相对较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已明显滞后于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有水平、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成为双方关注的重要课题。
  由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东盟各国领导人都将亲临本届博览会,因此,各国学者也期待政府高层能以经济外交的形式推动自贸区问题的解决,出台完善自贸区“顶层设计”的相关政策以提速自贸区“升级版”的建设。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