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云南企业闯东盟不舍近更应求远(2012/1/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两年了,而云南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多少实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里面有企业的问题,比如对自贸区内各国贸易政策的不了解、眼界还不够开阔、缺乏长远打算等。而政府方面,也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对企业给予必要的指导等。而在促进云南企业进入东盟市场政策的制订方面,也显得更为迫切。
  云南与东盟国家近在咫尺,发展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不能因为优势而产生侥幸心理,反而坐失优势,让机会白白流走。
  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人富于开拓精神,数百年前就开始“下南洋”。现在,沿海商人在东盟国家有很大的优势,而他们却并不具有云南这样的地缘优势。
  云南企业用好自身的地缘优势,利用好国家与东盟之间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潜力,在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具有比以前大得多的现实意义,也正是云南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欧洲市场在金融危机后需求持续下滑,但云南周边东盟国家在近两年成为公司重点拓展的新兴市场,公司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量已经从前几年占公司外贸比重的50%上升到了70%。”昆明晨农集团行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对东盟国家的贸易从过去仅有泰国,到现在拓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市场,也在考察周边国家,找基地建加工厂,走出去投资,与东盟开展更多元的合作。
  金融危机很可怕,不过对偏居一隅的云南企业来说,最大的幸运就在于,全世界都把目光和经济增长希望寄托于新兴市场的时刻,云南企业近水楼台地开拓东南亚市场弥补了在欧美传统市场所受的损失,并成为支撑企业外贸的有力增长点。云南企业作为与东盟贸易往来的主体,已经从过去的单一贸易企业,逐渐发展到有更多的生产企业积极投入到这一市场的开拓中来。
  而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云南与东盟最密切的经贸合作还是集中在周边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市场经济环境更成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菲律宾印尼却少有涉足。是这些国家的市场没机会,还是云南企业没有看那么远?也许已经迈出了这一步的企业能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云南与东盟
  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据统计,我省与东盟进出口额在自贸区建成的第二年保持了快速增长。1-11月云南与东盟国家贸易额为5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33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20亿美元,增长48%。现已超额完成2011年增长25%的目标任务,为全省对外贸易实现150亿美元的跨越贡献了很大份额。
  “自贸区建成后,云南企业参与东盟国家举办的展会也越来越多,企业与东盟客户签单增多,市场逐渐打开。”云南省商务厅东盟处副处长杨静告诉记者。初尝甜头的是上述云南的外向型生产企业,而在云南河口、瑞丽、磨憨等几个边境口岸,那些以边贸起家的贸易企业,在20年的贸易往来中,早已将自己的企业和国境线对面的市场绑在了一起。有不少从单一边贸企业升级转型,成为拥有与贸易相关实业并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成功案例。而口岸经济也实现了贸易通道向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丰富,其中最成功的当属2011年被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瑞丽。
  在瑞丽做了25年边境贸易的腾冲人金华对此深有感触。金华创办的瑞丽市金星有限责任公司最初是靠向缅甸进口中药材起步的。现在将精力集中在中药材的进口和加工上。金华表示,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现在生意开始逐步分类、分行业。很多商人以前什么都做,整个商行就像开百货店的,什么东西都有一点,而现在的贸易公司所经营的产品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了,“只做一行,做精做大做强,才会变得更有市场竞争力。”金华举例,“以前做中药材的有十多家,而现在只剩下两家了,贸易公司的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现象。”
  20几年热闹的贸易通道,让德宏感到自己只是“吃了一碗过桥米线”而已。瑞丽对缅甸贸易占到了云南省对缅贸易的60%以上,但是往来的客商并没有带来多少产业链上的项目,以初级产品为主的贸易对当地的产业带动甚微。
  而在境内开办加工厂,使产品升级也是边贸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金华的金星公司已经在瑞丽建设了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园。从缅甸进口的木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还吸引了江浙沿海的红木加工厂将红木加工业转移至此,面对这一新崛起的亿元产业,金星公司又把握先机开发建设了金星红木家具城。
  瑞丽这个以边贸闻名的城市,在近年来的产业培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以当地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主的产业已经涉及药材、柠檬、橡胶、蔗糖和石斛的加工。在矿冶加工方面,云集团利用境外铝矿加工,年产30万吨铝型材的项目也已经谈了一年多,土地落实就可以开建。泰国正大集团也多次谈讨了农业畜牧养殖方面的合作。
  瑞丽与缅甸密切的贸易关系,将云南与缅甸捆绑成为一个资本云集的生产者与市场,也成为了众多边贸企业转型升级考虑的最重要的项目。
  而因为产业之间联系的建立,云南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也愈加紧密。
  零关税实惠少
  老六国开拓难
  说到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给云南企业带来的真正实惠,企业却没有充分享受。
  “我省企业对泰国出口产品享受原产地证书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是在其他几个国家的证书申领却比较少,比如我省最大贸易伙伴缅甸,签发的证书仅5份。”杨静表示,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才能真正享受关税优惠,企业的意识还需加强。
  “自贸区建成意味着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而给企业的真正实惠在于实现商品的零关税。”杨静坦言,但是真正享有零关税的市场其实在老六国。(注:东盟十国中,有新加入东盟的国家,称“新四国”,指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而“老六国”指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
  从201011日起就有7000多种商品实现零关税,但东盟各国降税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减让时间表逐步实施。7000种商品零关税是指“老六国”,而对于“新四国” ,其实降税计划晚、品种少。根据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进程安排,“新四国”要到2015年才能实现部分正常商品零关税,2018年实现特殊商品零关税,长期保持高度敏感性商品关税。涉及的商品以部分农产品、个别矿产品为主,仅200多个品种。
  云南检验检疫局给出的统计数据是,20111-11月共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FORM E 15825份,签证货值金额25340.2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9.77%70.67%;按平均5%的优惠率计,可为云南省出口产品减免东盟国关税约1267万美元。其实享受了零关税优惠的贸易额仅占云南与东盟贸易额的不到5%
  但云南企业与老六国的经贸往来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据统计,2011年我省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的进出口增速较高,均在50%以上。虽然增速迅猛,但是云南与老六国的贸易额总和11.09亿美元,也仅占云南与东盟贸易的20.9%
  中国驻文莱大使馆经商处原负责人顾毓昌告诉记者,云南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新加坡文莱(第一阶梯)云南和其他老东盟国家(第二阶梯)新东盟四国(第三阶梯)的阶梯状分布,具有互补性。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明显,云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有比较优势。
  对于云南企业来说,老六国中的文莱新加坡处于东盟的中心位置,没有自然灾害,作为生产基地比较好,政局稳定,与其他国家关系友好,因为自产石油天然气,能源便宜。通过文莱建立市场渠道非常理想。
  “其实云南的企业对于六个老东盟国家的市场拓展涉足并不多。”杨静表示,在东盟老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高,市场经济体系、法律体制也更完善。企业应该积极尝试去开拓老六国市场。
  云南企业在老六国为什么步伐较慢?曾经从事东盟国家商业风险咨询与控制的王文彬分析,一方面,老六国离云南较远,物流成本比较高,基本上如果不是云南的产品就不具备出口优势。另一方面,从商品结构来说,云南与老六国商品互补性较差,而且老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商品品质的要求也比较高,所需工业品基本上都在中国东部,而日常用品更多从西方国家进口。第三,针对老六国政府对云南的优势产业的宣传也比较少,企业毕竟势单力薄,因此云南企业从贸易到产业投资方面的优势都未被这些国家充分了解。
  “在印尼菲律宾电器都是从日韩进口的,汽车是日本的。中国商品被看成‘低价劣质’货,中国品牌在当地影响力不大。”红河恒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彭振昆告诉记者,不过对于云南的企业来说,有色金属勘探、采选、冶炼有着明显的产业优势,公司与当地的合作从“投资”矿权开始,接下来还考虑在当地建工厂。
  而正是云南“走出去”投资的企业,拉动了云南与老六国的贸易增长。
  就好像云南省商务厅东盟处的前身是边贸处一样,面对东盟,云南的区位优势和贸易历史的优势曾经只是重点针对周边缅老越三国的开拓。而随着自贸区的建成而面临着国内其他省区的竞争。云南更需要把眼光从周边相邻的缅老越,投向更广阔的东盟市场老六国,云南企业并未过多涉足和相对陌生的地方。
  虽然在东盟国家投资也仍需谨慎,但是随着自贸区的建成,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也在改善,并且越来越开放。
  “在印尼投资以来,我们见证了印尼政府对外来投资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环境。”彭振昆说,以采矿权为例,过去只有本地企业才能持有采矿权,而后来中外合资企业下属的本地公司可以有,到现在合资公司下属公司也能持有矿权。而现在政府对投资更是实行了投资分类,给予“先锋企业”一定的所得税优惠。
  老六国
  投资、服务贸易是“捷径”
  “矿下游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其实已经产能过剩,这个产业的利润集中在矿产开采的上游环节,而在我国镍矿三分之二依靠进口,资源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红河恒昊矿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彭振昆介绍,公司之所以开始关注海外投资,是因为印尼菲律宾矿产开采技术相对落后,产能严重跟不上国内市场需求,而作为云南具备技术优势的矿产勘探、采选和冶炼,公司在印尼的投资非常成功地突破了资源瓶颈。
  作为第一家在印度尼西亚成功投资开采矿产的中国企业,红河恒昊矿业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成为了一次很成功的典范,也为云南企业在东盟老六国开展经贸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杨静介绍,在2011年,云南与印尼的贸易增幅主要都是由云南业和红河恒昊在印尼的矿产开采投资项目带动的。
  彭振昆表示,在东盟国家,很多有严格的产业保护的法律,要与他们开展单纯的贸易非常困难。这些国家也希望发展,非常欢迎外国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制造业等能为当地带来资金和技术的项目,用项目带动贸易就简单许多。
  在恒昊矿业,彭振昆主要负责企业国内外的投资项目。而讲起公司在海外的投资经历,彭振昆非常有感触。“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在印尼进行矿产采选的企业。不过成功并不是靠运气的,而是吃亏后认真总结的结果。”彭振昆告诉记者,公司曾经在菲律宾也投资了矿产开采,但是因为公司对当地的了解不透彻,遇到了不诚信的合作伙伴,导致项目搁浅。
  而对于云南具有产业优势的项目来说,直接进入当地投资则可以将自身优势最大化。中国驻文莱大使馆经商处原负责人顾毓昌告诉记者,云南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新加坡文莱(第一阶梯)云南和其他老东盟国家(第二阶梯)新东盟四国(第三阶梯)的阶梯状分布,具有互补性。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明显,云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有比较优势。
  “与老六国,除了靠产业、项目和货物贸易开展合作,其实打开视野,服务贸易也是潜力巨大的合作空间。”王文彬认为,应更重视云南和老六国在文化和技术方面的交流。云南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开办的技术学校都是双方合作交流的机遇所在。
  另外,老六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加上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设施条件,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云南企业来说,市场机遇其实很多。“云南其实在冶金、磷化工、多晶硅、生物制药等产业拥有先进的技术,但是面对有的国家的产业限制可能直接投资存在一定难度,其实换个角度,不需要硬碰硬,学习西方理念,以技术入股、厂房设计等形式参与其中也有很多机会。”
  打开视野
  云南机遇多多
  虽然在东盟国家投资也仍需谨慎,但是随着自贸区的建成,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也在改善,并且越来越开放。
  “从公司在印尼投资以来,我们可以说见证了印尼政府对外来投资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环境。”彭振昆说,以采矿权为例,过去只有本地企业才能持有采矿权,而后来中外合资企业下属的本地公司也可以持有,到现在合资公司下属公司也可以持有矿权。而现在政府对投资更是实行了投资分类,给予“先锋企业”一定的所得税优惠。
  对于老六国的市场机会,顾毓昌举例,在文莱,因为国家盛产石油,其他产业基础为零,一切商品均依靠进口,国家富有、人均消费高,作为华人主导型经济,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有很多的产业机会。以花卉为例,每年从马来西亚和新家坡进口的花卉很多来自云南,但并非直接出口。“文莱的公主曾经希望引进鲜花种植产业到文莱,并可以提供土地、资金、税收方面的优惠。”顾毓昌告诉记者,如果在文莱建立种植基地,一方面文莱国内有较高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利用文莱与其他国家的经贸网络可以将市场扩散到东盟别国。
  杨静也认为,自贸区启动后,一方面,依托地缘优势,云南企业面对的是更加便利广阔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性市场;另一方面,根据《投资协议》中国企业赴东盟投资达到一定比例可以享受到区内的关税优惠政策,云南(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可以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所带来的出口风险。
  “很多时候,云南企业眼光看得并不远,而且有点固步自封。”顾毓昌感慨道,在文莱任职期间,他曾经引荐云南英茂花卉的负责人到文莱考察,希望其能到文莱投资花卉种植。“虽然英茂花卉派出了副总一行两人到文莱与王室公主商谈过,2006年公主也到昆明回访过企业,但是项目却没有谈成。”顾毓昌告诉记者,虽然公司的理由是担心到热带种植花卉不容易成活,但他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云南的企业普遍的毛病认为当前在国内市场销路已经很好,没想过走出去。
  “如果企业没有一个长远和开阔的眼光,对于未来市场风险和机会的判断可能就会出现偏颇。”顾毓昌说,云南的企业没有把东盟当做一个整体大市场来看待。云南企业可能对于较远的老六国来说还持观望和犹豫的态度,如果想等五到十年后市场成熟了再进入,那时机会也就没有了。“东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在东盟一国投资就可以享有东盟国家间完全开放的市场。对这些市场机遇的把握和反应,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企业积极性远高于云南,动作也快很多。
  建议
  给企业
  了解越多机会越多
  走出国门,不论是开展投资还是单纯的贸易往来,前人的经验都非常宝贵。
  彭振昆在分析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时,提出了三点,第一,必须对合作伙伴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在国外投资,很多国家的投资法并不允许外企独资,因此作为合资企业,在当地的合作伙伴是否诚信,实力如何都将直接影响这个海外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果能选择专业机构合作,可以为项目提供技术和政策性的指导,对项目推进十分有利。第二,必须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切忌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彭振昆就此强调,云南的企业尤其要注意。因为云南省和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省份的政府关系较好,很多云南企业就会抱有幻想。第三,资金投入,这一点并不难。
  对于法律法规,王文彬也表示,在老挝进行替代种植的云南企业很多存有侥幸心理,而未严格遵守老挝的投资法,因此付出不必要的代价。例如老挝土地法规定,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土地只有租赁权,且省级只有30年以下的批复权,30年以上就要国会或中央批;土地租赁面积上也有规定,1亩到45亩之间是县政府的批复权限,46亩到1500亩之间是省政府的批复权限,1500亩以上就要国会才能批。有的企业冒风险种植的橡胶,完全有可能成熟后被一纸违反土地法的禁令“宣判死刑”。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