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一江水 命运紧相连”——中国专家谈澜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23日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泰国总理巴育、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和越南副总理范平明出席会议。会议由李克强总理与巴育总理共同主持。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机制在会上正式启动。中国专家认为,这一机制是六国根据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是务实,是强有力的。
澜湄合作首先是由泰国提出的,立即得到中方的支持。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1月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澜湄合作的倡议,得到湄公河国家的积极响应。2015年11月,澜湄国家外长举行首次会议,宣布正式建立澜湄机制,并确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为五个优先方向。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指出,澜湄合作机制被称为一种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因为它是沿岸六国平等自愿组成的,大家都有合作的愿望。澜湄合作机制一开始就确定了合作的方向,这五个方向也是澜湄机制有关国家共同关心的,实现后对各方都有好处。所以它的特点是以项目为本,而不是先搞些形式机制。澜湄合作机制中除中国外,其他五国都是东盟的陆上国家,这就与东盟共同体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了,与中国和东盟共同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马振岗表示,澜湄合作机制是南南合作的一个新典范,中国和其他五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大家为了共同利益走到一起。这个组织的成立非常快,成立之后已经有近100个项目,由项目来带动整个发展,大家心比较齐,目标比较明确,相信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效。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双方通过水资源合作,可以让澜湄沿岸民众更好地“靠水吃水”。
陈凤英表示,澜湄合作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为五个优先方向,水资源合作排在第四位,也就是说,双方要通过全面合作来促进水资源合作,因为澜湄流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也是澜湄合作机制与以前的一些合作机制不同的地方。
她说,除泰国外的湄公河国家都是东盟内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她在湄公河地区的考察,她认为双方在水资源方面的合作空间很大,会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个地区很多水利建设还是不科学,不发展的。另外,柬埔寨和老挝基本靠水力发电,这些国家还相对落后,电非常缺乏。湄公河沿河的老百姓基本上是以渔业为生,所以渔业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水利灌溉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国家主要以农业为主。甚至河流交通也还是这些国家的一个重要出行方式。所以她认为在水上交通、水利灌溉、水力发电、渔业发展等方面都是可以合作的。
2015年年底以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灾,近期,旱情进一步发展,危及沿岸各国民众生产生活。中方克服自身困难,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云南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有效地改善了下游枯水期供水条件,此举受到湄公河五国的欢迎。
陈凤英表示,尽管澜沧江段约占干流全长的44%,但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年均径流总量的13.5%,湄公河干流水量有86.5%来自中国境外的各支流。西方国家在湄公河国家散布一些不利于中国的言论,造成当地民众对中国在澜沧江水电开发存在误解,对中国帮助它们建水坝也不理解。因此,就需要建立合作机制,科学合理地开发水电资源,共同综合治理。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