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加强广西与东盟文化交往的对策思考(2011/12/21)

    广西民族与东南亚各民族的关系密切。广西有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中国8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与东南亚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十几个民族,或称壮泰系列民族,都起源于中国南方。中国壮、布依、傣、侗、黎、水、仫佬、毛南族,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泐、佬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的阿洪人等,属同根生的民族。广西民族条件与境外各国人民具有天然的血缘、亲缘。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是一种天赋的文化因缘,容易获得东盟国家对广西文化的认同与共鸣,拉近广西与东南亚的文化距离,有利于广西文化的传播。

侨务资源优势。广西是中国第三大侨乡,侨力资源丰富,华侨亲属与东南亚保持着亲缘的、密切的往来。在海外,广西籍和与广西有渊源的侨胞300万;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92个国家和地区,但东南亚的广西籍华侨、华人有200多万,占三分之二。丰富的侨务资源,是广西发展与东盟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4年以来,广西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代表的会展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刘三姐文化品牌、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广西民族歌舞品牌,在东盟国家社会各阶层产生广泛影响。广西已成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相关研究机构,并开展系列研究活动;广西与东盟不断扩大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每年互派留学生、汉语推广、人才培训等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万人。广西成为中国派往东盟交流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

从以上特点出发,广西发展与东盟文化交流应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

广西发展与东盟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有如下几主要方面。

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标志性设施。在全区建设一批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标志性设施,首先强化首府南宁城市文化力,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魅力形象,把南宁建设成区域性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建设中国东盟网络中心。2011年广西自治区政府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框架协议。广西要利用这个项目,构建起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网络中心,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

加快发展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广西发展与东盟文化交流,要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编制人才供应链,提高人才自给率,建设一个知识、技术不断创新的文化交流中心,其中要加快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广西与东盟各国互设区域文化代表机构,互派驻地文化代表,直接协调与承接对东盟各国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战略,开通区域合作间的文化交流直通车,扩大中国地方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

培养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人才队伍。广西要构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就要培养一批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领军人才,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广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针对与东盟文化交流人才的特点,努力造就一批在东盟各国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和各领域领军人物。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