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抢抓东盟商机 纾解外贸困局

为帮助企业抢抓东盟商机,有效开展国际贸易,化解外贸困局,7月16日,武汉市贸促会联合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国贸促会湖北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举办了“2020贸促品牌课堂——‘后疫情’时期我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策略系列线上活动东盟专场”。作为系列线上培训的收官之作,武汉市贸促会特别邀请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许宁宁与中国贸促会自贸协定工作组组长、国际商会国际贸易咨询师邹锐锐,分别围绕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市场拓展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升级版实务进行解读。武汉市贸促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沈斌出席并主持会议。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叠加中美贸易摩擦、世贸组织面临自成立以来最大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令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值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为区域内的经济复苏带来重大机遇。

许宁宁表示,当前,区域内经济循环复苏快于全球循环复苏,显示出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中方企业要用好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的机制平台作用,充分挖掘区域合作潜力,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产业合作,既有共同需要,也有天然条件,双方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潜力大。疫情虽给各国经济带来重大冲击,但也带来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机遇,包括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更加注重挖掘区域发展潜力和开发区域市场。“中国的大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体系,在全球疫情中又率先复工复产,有益于支持东盟国家产品出口、产业配套完善、原料辅料供应。”许宁宁说。

对于开拓东盟市场,许宁宁表示,由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和外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存在差异,东盟各国情况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东盟经济持续增长且稳定,便于同我国发展经贸合作。此外,东盟企业华商多,熟悉中国情况并且方便沟通,中国企业极易抢占先机。

说到具体产品,许宁宁认为,防疫产品和数字经济产品会成为今后的热门产品。“今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并且东盟国家都非常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他还提到,农产品和食品机械产品、建材产品、家电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也具有市场机遇。

许宁宁建议企业善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这类地方合作机制,他们同东盟各国的工商会和行业商协会联系紧密,资源较多。同时要重视使馆及当地商协会的渠道作用,对于自上而下开发市场、寻找优质合作伙伴大有裨益。

会上,邹锐锐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修订、修订后原产地规则及商品备案、原产地证书的填制等方面进行讲解。“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作为我国签订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程度最大的自贸协定,多年来为我国顺利推进自贸区战略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他表示。

据介绍,目前,新版东盟原产地证设置了WO标准、PE标准、CTH标准、百分比标准以及PSR标准5项标准,对于产品出口分类更为细化。5月,海关总署在原有15种自助打印原产地证书的基础范围上进行了扩大,增加输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项下原产地证书为可自助打印证书。

根据中国贸促会此前的研究结果,我国企业出口东盟自贸协定利用率只有47.17%,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升级版对原产地的判定标准和判定逻辑趋于复杂,需要进出口企业对原产地标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才能不断提高利用自贸协定规则的能力和水平。 ”邹锐锐说。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