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智库:改革开放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智库“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于10月25日在北京发布了题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展望及对东盟的启示”(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Experiences Prospects and Implications)的研究报告。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进行了研究报告的发布。
改革开放40年成绩斐然
报告认为,在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40年来, 中国从一个贫穷农业国快速发展成为中高收入国家。其中,务实、渐进、积极与稳定的制度安排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确保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
第一,务实主义使得领导层积极将市场力量引入经济各领域以提高总体效率,改善经济运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逐渐退出了计划体制。第二,渐进式和实验式改革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改革在全国范围推行之前已在某些地区验证了其有效性。第三,权力下放增强了地方政府的竞争与活力,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强劲增长。第四,政治稳定使得领导层在必要时果断行动,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和经济的失衡问题,同时坚定不移地追求改革目标。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中国的政策目标已经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以及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强调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升级产业结构,并将经济增长的引擎从投资转向创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基于这一理念,十九大以来的政策举措也强调了化解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不断上升的风险。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收益大幅提升。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以农业为基础转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根本性变革,并从计划经济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目前,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可能已经到了拐点,但以创新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已成为增长的新兴强大动力。同时,得益于不断强化的社保体系,中国经济正走向以消费发挥主导作用的阶段。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在未来进一步成功转型为发达经济体并非易事,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部门的富余劳动力减少,中国将不再受益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再分配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升。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框架来缓解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二,地区差异和收入不均未来可能会继续存在。第三,由于去杠杆化需要时间,较高的企业债务和金融部门杠杆相关的遗留问题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也构成风险。第四,国有企业享受的优惠待遇可能会阻碍整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过程可能会面临决策困难和进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五,过去快速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和污染问题将继续形成挑战。第六,外部摩擦和不确定性(尤其是来自美国在贸易和技术方面日益严重的保护主义政策所产生的外部摩擦和不确定性),将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未来需加快推进改革
展望未来,中国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也需要加快推进改革以实现下一阶段的飞跃。首先,中国已经展示了接受、采用和应用新技术并加以改进或创新的能力,这将成为未来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次,中国已经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大型本土民营企业,其在全球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品牌和不断上升的地位,将引领中国竞争海外市场。再次,持续城镇化将进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并继续成为增长的重要因素。最后,财政政策仍可在促进和支持供给侧改革以及提供逆周期缓冲以应对冲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还可以在改善公平和包容性以及缩小地区差异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大幅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增加跨境投资和贸易,推动区域增长,进而使中国和本地区获益。
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报告认为,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依然有发挥影响力的巨大空间。虽然中国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但已经对全球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落后经济体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中国在支持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机制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力,尤其可以对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及全球和区域金融安全网的发展作出贡献。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