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大使对比越中发展之路:有不同的小音符,无主旋律的大差异
【环球时报记者白云怡】编者按:在中国的诸多邻国中,越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无论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历史密码,还是政治经济制度,它和中国都有着高度相似性。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之路上,越南于32年前开启的“革新开放”更常被认为是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甚至有句话这样说:“中国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摸着中国过河。”在越南官员与民众眼中,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一周后,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正日子。回看这几十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向强大,那么,对毗邻的越南来说,究竟是欢喜还是隐忧?改革开放和革新开放有哪些异同?那些差异是否会导致未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模式上出现巨大不同?带着诸多问题,《环球时报》专访了越南驻华大使邓明魁。
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亚太地区——
改革开放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深刻的
环球时报: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越南同样有数十年“革新开放”的经历。您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面貌的影响?在您来华工作的十多年中,关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您有没有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能与我们分享?
邓明魁: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91年,距离今天已经快30年了。如果把当时和现在的中国做一个比较,我会用“天翻地覆”来形容。甚至,有时我几个月不在中国,一回来就会发现新的变化。
具体来讲,在经济上,4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科技上,中国曾经在大部分领域依赖于引进国外的科技成果,但现在很多领域中国都已经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比如航空航天和贸易电商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铁,中国高铁技术很强,坐着非常舒服,现在在中国考察访问,凡5个小时以内的,我都坐高铁。在扶贫上,中国做得更好,对整个世界的减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曾到中国的一些农村去考察,面貌和几十年前很不一样。
在国际舞台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不仅在双边关系上越来越密切,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甚至中国开始自己提出一些国际合作倡议,比如“一带一路”。
总的来说,我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非常特殊的一个政策,它破解了中国当年面临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在发展的道路上找到了新的、适合中国的方向和步伐。我祝贺中国和中国人民,通过这40年,你们取得了让你们自己和世界人民都感到自豪的成就。
环球时报:中国在继续开放,但国际上出现对中国强大的担忧之声,中国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威胁”。越南是中国的邻国,您怎么看待这一论调?
邓明魁:改革开放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亚太地区,因为中国强大起来的同时,其他国家也能从中分享经济利益。
当然,中国的强大也会让一些国家担忧,我觉得这是开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很正常的一个问题。我相信中国未来会向这些国家释放更积极的信息,世界也会对中国更加信任。
我们越南希望中国能继续扩大开放力度。中国连续19年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越南最近两年也成为中国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就双边贸易往来看,越南对中国逆差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我们希望中国也能从越南更多进口,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让我们更多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中国规模更大,越南小而灵活——
两国“航行在一片海域,面临一样的风浪”
环球时报:32年前,越南开始进行革新开放,由此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从我们中国人的角度看,总觉得在越南发生的一切很熟悉、很亲切,有些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影子,不知道您怎么看?您觉得越南的革新开放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邓明魁:和中国一样,越南通过革新事业突破化解了许多旧有的体制困境与问题,正成为一个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的国家。过去数年,越南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GDP增速,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9%,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如果按实际购买力来计算,可能要达到五六千美元。
越南革新与中国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两国制度一样,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保证我们保持国家稳定,凝聚社会的全部力量,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其次,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相似。越南和中国都身处亚太地区,就好像两艘航行在同一片海域的船只,面对的是一样的风浪。当然,中国规模比越南大,越南比中国灵活一些,这让我们的发展过程不会完全一样。
由于国情和体量不同,越南和中国在革新、改革事业中也有差异性。比如,越南革新开放伊始,民营企业和个体户的发展就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得也很好,但在你们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国企改革似乎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此外,由于越南市场规模有限,无法齐头并进地推进所有工业领域的发展,但中国几乎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门类体系。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科技方面,不同于中国有能力在所有科技领域推动发展与创新,越南对先进科技仍将以借鉴引用为主。
环球时报:在比较两国的改革、革新事业时,很多人经常说,越南是在借鉴中国。那反过来看,您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越南发展经验的地方?
邓明魁:在党建工作及社会民主等方面,越南积累了不少经验。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国会,我们既充分让各方行使自己的权力,表达观点,也集中统一各方的意见。许多中国党内与政府代表团在去越南考察时,都对越南党内、国会和社会的民主化非常感兴趣。就像我刚才所说,相较于中国,越南更加小而灵活,所以在这些领域,越南更可以先行先试。
当然,在这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事实上,越南也面对一些外部势力正试图利用我们的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散布对越南体制稳定不利的信息的情况。而且,鉴于中国的体量比越南大很多,在改革时也应当更加谨慎,哪怕一小步走不对,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环球时报:越南下一阶段的革新开放面临哪些“硬骨头”?和中国现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遇到的一些挑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对此,越南准备如何应对?
邓明魁:我相信再过几年,我们也会像中国一样面临一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会遇到“深水区”。总的来说,就是怎样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怎样创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来。这些命题都不简单。
面对这些考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现在越南中央政府对此非常积极,但不瞒你们说,一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还是对这些问题有些紧张保守。第二,我们将更加注重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所有民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给所有人提供一个依法创造自身幸福的良好环境。最后,越南经济十分依赖进出口,我们的进出口总额比全国GDP总额大一倍,所以我们会更加积极地推动完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这一点始终不会改变。
环球时报:您提到的中越改革、革新事业的不同,是否会导致未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上出现较大差异?
邓明魁:不会。这只是一些不同的小音符,而不是主旋律上的大差异。事实上,两国通过不断地互相借鉴、互相支持,不仅可以各自在处理国内事务上做得更好,也可以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上共同前进。一个实力强大的中国,可以为越南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反过来一个稳定发展、对华友好的越南,也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周边环境。
面对可能的紧张和复杂情况——
我们要保持克制和密切合作
环球时报:“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分别是中越两国开放的重要举措。在这两项计划的框架下,两国可就哪些具体项目进行对接?
邓明魁:去年时任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期间,越中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备忘录》。现在,一个个合作项目已陆续进入落实状态。其中,越南尤其关心一些互联互通项目,比如越南企业能否使用中欧班列,开设更多两国间直航,以及在海运上建立更好连接,以更方便地向欧洲运送货物。
据我所知,目前越南航空公司正考虑向中国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航线,中国有关航空公司也在考虑增加面向越南市场的航班。在签证与通关条件便利化方面,现在中国人办理越南签证已经非常快捷,有时甚至可以在几小时内就得到签证。此外,越中也在探讨“两国一检”等议题,使边境货物和人员通行更加方便。
环球时报:如果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作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都如此相似的两个国家,您觉得中国和越南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
邓明魁:首先是政治关系层面,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作为邻居与制度相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和交流。目前,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正式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阮富仲明年访问中国并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而我们的领导人也在通过很多渠道邀请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越南。高层领导人互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之间达成的共识可全面带动两国在各领域的发展。
其二,我们需要扩大治党治国经验的交流和党际交流,中越国情十分接近,在改革开放核心事业上的经验应该有更深刻的交流。第三,在经贸方面两国还有更大合作潜力,我们欢迎更多有实力有技术的中国企业来越南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环保和农业领域。
最后,中越两国都位于亚太地区,都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繁荣的外部环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面对可能的紧张和复杂情况时保持克制与密切合作。我们都知道,中越在海上仍有一些分歧,不少观点立场不一样,但怎样在这个“不一样”之上加强谈判,在包括《海洋法公约》和其他法律的基础上保持海上稳定,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的议题。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