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据中心

透视“东盟制造”

     编者按:近年来,泰国服装、越南拖鞋、马来西亚咖啡等越来越多由东盟国家制造的商品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东盟国家的产品物美价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东盟制造”因而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策划了这一专题,希望对读者了解和研究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世界青睐“东盟制造”
  2011年流入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至117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6%
  众多品牌企业将工厂转移至东盟国家
  近日,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耐克鞋生产国,该国生产的耐克鞋已达全球总量的41%,远高于2001年时的13%,同为运动品牌巨头企业的阿迪达斯也在近期将部分业务转移至马来西亚工厂。这些只是众多品牌企业“东南飞”潮流的一个缩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下简称“贸发会议”)今年的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由跨国公司评选出的最受欢迎东道国排名中,东盟国家前景广阔,尤其是印度尼西亚泰国的位置大幅提高。
  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贸发会议2011年发布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流入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增加1倍以上,达79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投资于低端制造业。今年7月5日贸发会议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则显示,2011年流入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至117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6%。
  分国别看,过去5年来,越南外国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总额增长5.1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3倍。今年前7个月,越南共获得新注册外资和追加投资共80.3亿美元,同时,进入越南的外资明显转向,开始更多地投向制造加工业。流入东盟另一制造业大国印度尼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目前已达到5年前的3倍以上;泰国2010年吸收的外资已达115.7亿美元;马来西亚2010年吸收外资也高达91亿美元,较上年的14.3亿美元猛增5.4倍,使外资在马来西亚总体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达到62%。
  部分产业颇具规模
  外资的流入推动了东盟国家低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越南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国2011年纺织品出口额达15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8%,为5年来最高纺织品出口额。越南工贸部在2011年底提出,到2020年要把制鞋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出口产业,并提出2015年、2020年和2025年的鞋类出口目标分别为91亿美元、145亿美元和210亿美元。其他东盟国家也有各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马来西亚的电子工业和钢铁机械业、印度尼西亚的化工、服装等产业,新加坡的化工、炼油产业等。
  “东盟制造”的优势
  东盟国家不仅劳动力的价格较低,劳动力资源也十分充足
  劳动力、土地及原材料的价格优势
  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柬埔寨缅甸制造业工人的月薪为70美元至90美元,越南印度尼西亚则为120美元左右。老挝自今年起,将每月最低基本工资调高为62.6万基普(约合78美元);越南的最低工资标准分为内、外资企业2类,自2011年10月起,越南一类地区最低月工资为200万越盾(约合97美元),其他地区还有140万越盾的最低工资标准。
  东盟国家不仅劳动力的价格较低,劳动力资源也十分充足。越南全国总人口8693万,18岁以上的劳动力约4344万;柬埔寨劳动力人口达750万,且平均每年以2.7%的速度增长;马来西亚3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70%,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55%;泰国劳动力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7%。
  近年来,东盟国家的土地及原材料等价格优势也逐渐显现。
  吸引外资的政策
  东盟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也是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推手。在印度尼西亚,外企自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辅助设备等资本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费用;外企2年自用生产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费用;生产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可退还进口关税;位于印尼东部的外企,65%产品出口,雇佣外籍人员不受限制等等。
  再以泰国为例。2010年6月1日起,外资在泰国设立企业总部免收15年的法人所得税。具体规定为,来自国外的收入不需要交纳所得税,之前纳税额为10%;至于在泰国所获得的收入,法人所得税纳税额从30%降至10%等等。泰国各部门十分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便利服务,为外资办理相关手续。
  相对较低的汇率成本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东盟国家经济出现放缓迹象,股市波动加大,货币贬值加剧。截至2008年10月末,马来西亚林吉特年度内累计贬值达7.3%,泰铢年度内累计贬值高达17.4%。国际金融危机后,不少东盟国家采取了本币贬值政策以刺激出口。2011年至今,越南盾兑美元贬值9%以上,泰铢也贬值达2.5%以上,这大大增加了出口企业的利润和竞争优势。
  “东盟制造”的短板
  国内市场狭小,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固有市场不足以消化低成本带来的产出,一旦供应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在企业的损益表里,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仅为5%,更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和产出率的比例。虽然东盟国家拥有大量低价的劳动力,但其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这制约了东盟国家企业的发展及产业升级。
  去年底,越南劳动伤兵社会部对越南6省市9个行业的1000家外资企业员工的劳动技能进行了调查。大部分接受调查的企业认为,约23%的当地员工缺乏企业所需的劳动技能,约35%的员工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企业很难在当地招到高素质的员工。员工缺乏接受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更新技术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其他东盟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劳工矛盾频发
  尽管越南生产了全球41%的耐克运动鞋,且越南市场上销售的耐克鞋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持平,但越南普通民众基本买不起自己生产的鞋子。由于普通工人不满工资低,劳工矛盾频发。某品牌企业就曾因只向为其生产商品的柬埔寨服装厂工人支付每周10英镑的工资而遭到调查。其后,柬埔寨劳工部长发布通告称,9月1日起,柬埔寨的纺织、服装和制鞋工厂应向每名工人每月提供补助金5美元、全勤奖10美元、运输和住宿费7美元等,使每月最低工资达到83美元。
  国内社会不稳定
  另一个制约“东盟制造”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它们的国内社会状况。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社会环境并不十分稳定,泰国一度被公认为是东盟最稳定的国家,最近2年却也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
  国内市场有限
  不可否认,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东盟国家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其国内市场狭小的弊端决定了这些国家对资本的吸引力有限。国内市场狭小,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固有市场不足以消化低成本带来的产出,一旦供应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同时,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上述因素也决定了东盟国家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能力有限。时至今日,“东盟制造”成为东盟国家的新标签,但在上述种种短板的制约下,“东盟制造”多停留在低端制造业,也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