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东盟关系盘点:互利合作共赢成主流(2011/12/28)
中国网讯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年内,中国与东盟举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对话,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在政府和民间层面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伙伴关系走向深化。互利、合作、共赢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大势与主流。
庆祝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友好年。双方围绕“20周年亮点”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深化互信合作。年内,中国总理温家宝两次出访印尼,并在中国和印尼出席了两场重要活动。10月,温总理在广西南宁出席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会议突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合作成果,强调“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温总理发表题为《深化合作,共同繁荣》的重要讲话,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提出五点建议,并会晤了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等东盟国家政要。11月,温总理赴印尼出席第十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与会领导人同意设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表《第十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进一步推进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决定将2012年作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中国-东盟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
从经贸合作走向互联互通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2011年1-10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5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预计全年贸易额将超过3500亿美元。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增长了27.5%,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了23.7%,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11年8月,中国企业对东盟累计投资达223亿美元,投资领域已从传统的矿业、建筑业拓展到能源、制造业、商务服务业。
在深化经贸合作的同时,中国也积极支持落实《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推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项目,并将此作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亮点。2011年1月,中国与东盟外长集体考察昆曼公路,并在云南昆明举办“中国–东盟外长会”,就推动互联互通建设进行研讨。8月,由外交部和广西自治区主办的“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企业、银行、智库以及东盟秘书处的140多位代表深入讨论了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与制度建设、产业对接、地方动议及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年内,中国还出资完成了老挝境内万象-磨憨缺失段、缅甸境内木姐-腊戍缺失段铁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向东盟追加100亿美元信贷(包括4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成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支持泰国提出的“10+3”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倡议,并决定于2012年举办“10+3互联互通:共识与前景”国际研讨会,进一步探讨加强互联互通合作的方式。
构建睦邻友好的共同文化价值观
2011年,中国东盟在演艺、文化产业、节庆会展、语言学习、教育、旅游、体育等方面合作频繁,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深化扩大。主要特点有四: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推动文化交流机制化。10月,以“东盟文化周”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在重庆举办。中国与东盟10国文化部长举行会晤。双方就建立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机制达成共识,初步商定于2012年在新加坡举行首次正式会议。会间,中国与柬埔寨、老挝分别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部文化合作协定2011-2013年执行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老挝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1-2013年执行计划》。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中国、日本与东盟的专家、学者、官员100余人出席论坛。与会者以“博物馆运营管理及其文化产品创意开发”为主题,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博物馆运营管理”、“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开发”和“关于国际间博物馆合作交流的建议”等议题。
二是将深化互知互信作为交流重点。7月,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感知中国•印尼行”活动在印尼雅加达、泗水、棉兰、三宝垄等城市举行。中国代表团上演了民族歌舞、少林武术,举行了中国电影周、中国东盟合作论坛暨赠书仪式,及中国与印尼记者互访等文化活动,向印尼民众呈现了中国兼容并包、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传统。11月,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中国东盟友好文化艺术之旅”活动在越南、老挝、马来西亚举行。9位中国书画家在当地举行各类书法绘画展、艺术家现场笔会和艺术研讨会,以不同的视觉和笔墨反映当代中国画的状态和成就,展现了当代中国文人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
三是注重加强青年交流。6月,“中国—东盟青年领袖论坛”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代表约60余人参加会议,就加强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合作,青年人在未来中国东盟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加强中国东盟国家战略伙伴关系展开讨论。会议呼吁建立“中国东盟青年理事会(委员会)”,以加强中国与东盟青年交流,培养未来的中国东盟青年领袖。9月,由中国教育部主办、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支持的首届“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在北京大学举行。大赛以“创造绿色价值,实践科学发展”为主题,分为“创新产品设计、创意营销策划、管理模拟、创业实践”四大类15个项目。参赛选手必须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比赛、现场答辩、实战演练等形式展开竞争交流。比赛旨在加深各国青年友谊,选拔和培养经济社会的未来领袖,以新模式培养青年创新、创业、创意的意识和能力,提升青年人才及其创意的社会和商业价值。
四是推动教育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8月,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开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高校校长、专家、学者及东盟国家部分驻华使节、教育官员等300余人出席。与会人员就“走向更加务实有效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打造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推动贵州高校率先扩大对外开放”展开交流探讨,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民族学院与泰国曼谷大学合作协议》、《贵州民族学院与菲律宾圣卡罗斯大学学者交流和学生交换备忘录》、《贵州民族学院与菲律宾圣语大学学者交流和学生交换备忘录》等合作文件。自2008年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以来,共有31所东盟大学和47所中国大学签署了135份合作协议,东盟学生来华逾4万人,中国在东盟的留学生达7万多人,中国高校开齐了所有东盟成员国语言专业,向东盟派遣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近5000人,为东盟培养汉语教师近万人次;中国在东盟国家建立了18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近千名东盟学生应邀来华参加夏令营。截止2011年9月,中方利用援外经费为东盟国家培训9000余人次。
妥善化解分歧,互信合作取得新突破
2011年,中国在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各层次对话,寻求争议问题解决之道,推动互利合作取得新突破。一是积极开展首脑外交。8月,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抵达北京开始上任以来首次对华访问。中菲签署约70亿美元投资协议,双方一致认为应和平解决南海问题。10月,越共总书记阮富仲访华与中国签署《关于指导解决中国和越南海上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等重要文件,从中越关系长远发展的高度对两国海上问题进行定位,提出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在“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指引下,通过友好协商方式妥善处理和解决海上问题,为中越关系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文莱,庆祝中文建交20周年。这是中文建交以来中国总理首次正式访文。中国中海油公司与文莱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共同勘探和开发海上石油天然气谅解备忘录。
二是利用亚太合作机制展开对话。6月,中国防长梁光烈首次出席亚太地区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安全对话机制——香格里拉对话会,显示中方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安全,以及中方对参与地区合作的积极态度。7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外长在东盟地区论坛期间,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11月,由中国国防部和越南国防部共同主办的东盟防长扩大会“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专家组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东盟防长扩大会的18个成员国及东盟秘书处的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各国围绕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情况,军队参与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合作的经验,东盟防长扩大会机制下的优先合作领域与务实合作倡议进行了交流探讨。
三是继续丰富和巩固“10+1”对话渠道。12月,第二届“中国与东盟(10+1)防务与安全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及东盟10国的31名代表出席对话会。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与东盟:安全、互信与合作”主题,就“金融危机背景下亚太地区防务安全形势的新发展”,“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多边安全机制框架下的安全合作及中国与东盟安全互信机制化建设”,“中国与东盟有效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务实合作”等专题研讨发言。
2012年,中国与东盟将在《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1—2015)》的指导下,继续拓展双方政府及民间的友好关系,深化务实合作,使中国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真正造福于民。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