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一个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议(RCEP)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成功签署。RCEP15个国家是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深度参与者,一旦该协议正式实施,必将对全球价值链重塑产生深刻影响。笔者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认为RCEP将加速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步伐,使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由二战后日本学者构想的以日本为首的雁型发展模式加速向以中国和日本两国为头雁的“双头雁阵”模式转变。中国将依托RCEP这一巨大平台,深入参与亚太地区生产网络中并发挥更为重要的引领作用。这将对中国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2020年11月15日,历时8年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下简称RCEP)落下帷幕。一旦RCEP正式实施,必将对亚太地区业已形成的生产网络带来巨大变化。
一、全球价值链重塑:挑战与机遇
(一)全球价值链进入重塑期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20世纪后半期,逐渐在全球形成了以欧洲的德国、美洲的美国和亚太地区的日本为首的三足鼎立式全球生产网络。然而,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分水岭,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使全球价值链扩张速度放缓。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认识到产业空心化的弊端,开始“脱虚向实”,相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制造业跨国企业回流,对不同要素密集水平的产业链进行优化和重构,试图重构制造业产业链国际分工新格局。受此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回撤发达国家渐增。全球价值链进入重塑期。
(二)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政策促资本和企业回流
特朗普上台后,为迎合“铁锈地带”民众的心理,在“美国优先”政策下,加大了“再工业化”的政策力度。2017年美国税制改革增加了推动资本和企业回流条款,目标指向全球价值链。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美国本土的投资吸引力、打压他国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发布“实体清单”割裂全球价值链等,从而加剧了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进程,给全球乃至亚洲生产网络带来了极大挑战。
(三)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价值链转向区域化和本土化
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中间品贸易体现的,这意味着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一国发生严重疫情将影响向其他国家出口中间品,或从其他国家进口中间品,显著增加了全球价值链断裂的风险,特别是处于价值链的核心地位的国家所受冲击更大,导致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呈现出跨境链条缩短、向本区域和本土集中的趋势。全球价值链本土化和区域化趋势的加强,在给全球生产网络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成为催生RCEP成功签署的重要因素。
二、亚太地区价值链的形成及发展的事实特征
(一)要素禀赋差异是亚太地区价值链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因素看,一国决定是否参与全球价值链,以什么方式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主要由要素禀赋、地理位置、市场规模、体制和政策等因素决定。按要素禀赋特征进行国际分工是全球价值链形成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由于RCEP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互补关系。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对推动RCEP 15国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亚太价值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亚太区域价值链的韧性及其脆弱性
亚太地区价值链是在亚洲生产网络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亚洲生产网络和区域价值链形成过程中,日本曾经扮演了“领头雁”的角色。随着垂直分工模式的演变,亚洲区域产业链表现出更强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且技术水平的衔接性在区域生产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致使全球价值链进入重塑期,东亚地区价值链的紧密度却逆势上升。可见,以“雁行模式”发展起来的亚洲生产网络,其区域价值链的紧密度和黏性高于其他地区。但这并不意味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进程中,亚洲区域价值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因为在亚洲“雁行模式”生产网络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由于区域内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相对有限(除日本外,多数国家只能吸纳低端制成品且数量有限),导致亚洲价值链对区域外欧美市场的高度依赖,从而形成了与“雁行模式”并行的“三角贸易模式”。这种在出口导向政策下形成的三角贸易分工模式,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如何在进一步稳固亚洲生产网络的同时逐渐摆脱对区域外市场的依赖,降低需求侧风险是RCEP成员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全球价值链重塑向亚太区域价值链的传导机制
变化了的外部贸易环境,使得亚太生产网络的参与者更加充分意识到彼此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只有进一步减免关税、消除贸易壁垒、畅通贸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投资,压缩企业经营成本、扩大贸易投资,才能减少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本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挫、多边贸易体制发挥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区域合作成为RCEP各国最现实的选择。
三、RCEP可以通过深度一体化发挥稳链和强链作用
如果说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和地理位置是一国判断是否参与全球价值链、以什么方式参与、参与到何种程度的重要决策因素,那么政策则可以确保一国有能力参与全球价值链。特别是深度一体化协议,可以促进参与国在体制和政策上进行系列改革,从而为构建稳固的价值链提供体制和政策的支持。因为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可以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各国市场连接,扩大市场规模。尽管区域贸易协定可以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成员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发展,但是大量重叠的区域贸易协定及复杂的原产地规则也给贸易带来了巨大成本。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更广泛的区域主义巩固这些区域贸易协定的成果,即用覆盖面更大的协定将这些零散的小规模协定整合起来,实现更深度的一体化,以化解“面条碗”效应对FTA实施效果的负面影响。RCEP作为一个巨型FTA可以发挥整合作用。RCEP这一巨型FTA一旦实施,成员国将在更优惠的区域一体化安排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区域内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有效增加区域经济运行系统的韧性,强化区域价值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有效扩大区域内市场规模,降低对区域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四、RCEP时代亚太区域价值链的发展新趋势
(一)RCEP平台将加速亚太地区“双头雁阵”价值链的形成
日本作为亚洲生产网络的领航者,被视为亚洲雁阵中的头雁。随着“雁行模式”的延续和扩张,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内产业多极化趋势愈益明显,“多极雁行”产业格局正在世界上悄然兴起,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位置不断接近或居于“雁阵”前列。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典型代表,在20世纪90年代后快速融入亚洲生产网络中,以中国为中心的RCEP制造业生产网络和市场网络已逐步形成,中国在亚洲价值链中的地位也由跟随者逐渐向主导角色转变,促进了亚洲“双头雁阵”模式的形成。在今后15—20年时间里,中国的“头雁”地位将更加突出,对亚洲价值链的经济引领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RCEP将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实验田
RCEP自贸区的建成作为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的重大进展,是我国构建全面开放经济新体制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在中国已成为全球价值链重要环节的今天,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因为RCEP是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非常关键的机制性合作平台,它的成功签署,无论对外循环还是内循环都将发挥较大促进作用。
五、以RCEP为契机强化亚太区域价值链的路径选择
全球价值链重塑给RCEP区域价值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为使RCEP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进程中发挥其稳链和强链的作用,使亚太区域价值链获得稳定发展,我们建议:一是加快构筑以中日为双领头雁的亚洲价值链新模式;二是在国内循环上,构筑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头雁”为首的国内雁型发展新模式,推进国内各地区在区域价值链上的均衡发展;三是要加快区域自由贸易网络布局;四是在澜湄次区域合作框架内,促进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为稳定亚太地区价值链保驾护航;五是全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全产业链;六是加强RCEP成员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通过成员国共同努力,RCEP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将释放巨大市场潜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未来,RCEP各国将以RCEP成功签署为契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亚太地区价值链的合作,为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东盟新闻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